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陈先生右耳反复流脓已有五六年时间,因为没影响到听力,他就没太重视,只是偶尔吃点消炎药就了事了。1个月前,陈先生右耳流脓增多,还头痛发热,他同以往一样吃消炎药,但这回病情不见好转。不得已,他才到医院就诊,经CT检查诊断为右侧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脑脓肿,病情十分凶险。陈先生自述平常有擤鼻涕、吸鼻涕的习惯,医生估计这与他的疾病可能相关。
耳朵对人体来说极其重要,它是接受外界声音唯一的媒介。然而,日常生活中有些坏习惯却是伤耳的“利器”。
擤鼻涕、吸鼻涕伤耳
“有的人习惯用力吸鼻涕或擤鼻涕,容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或胆脂瘤型化脓性中耳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林昶主任医师表示,用力擤鼻涕,鼻涕从气道跑到别的地方,直接使耳内压力改变,可能会将部分鼻涕挤入鼻窦引起鼻窦炎,也可能会使鼻涕挤入泪管引起眼结膜感染,甚至挤入咽鼓管从而引起中耳炎。
感冒、鼻炎、咽炎也可引发中耳炎,这种情况常发生在儿童身上。因为儿童咽鼓管短、宽、平,鼻窦炎、鼻炎、咽喉炎等相邻器官的炎症,容易蔓延到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听力下降。
挖耳屎也不是好习惯
“耳屎其实可以保护耳道,它有消毒作用,还让昆虫进不了耳道,只要耳屎没有引发炎症等不适,就不该人为地掏掉。”林昶主任说,乱掏耳朵,一方面容易因棉签等不够卫生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另一方面会破坏耳道皮脂,外耳道皮肤变薄而使感觉神经敏感,常有异物感;还会因为误掏而将耳屎推入更深的部位。
正常来说,说话、咀嚼时颞下颌关节运动,可帮助耳屎缓慢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最后耳屎会脱落并排出,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有少数人的油耳,耳屎黏性大,不易排出,糊住了耳道或泡水涨大后堵住了耳道,则应该到耳鼻喉科请医生用科学的方法处理。
日常生活中,若耳朵入水了,应该用消毒过的棉签将耳道内的水分轻轻吸干,不可乱捅。
地铁、公交上戴耳机损伤听力
我们的内耳有2万个纤弱的感觉神经细胞,使我们能感受到声音的美妙,然而它们又非常脆弱,经不起噪声长时间“折腾”。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戴耳机听音乐看视频的人。由于在地铁、公车上环境嘈杂,为了听清楚耳机里的声音,人们会不自觉地把音量调大,殊不知这正是造成听力慢慢下降的一个原因——近距离高分贝的噪声会造成人内耳的毛细胞损坏甚至死亡,久而久之就会引起噪声性耳聋,这样的损伤往往是不可逆的。
此外,去酒吧听歌、去KTV唱歌,这些娱乐场所的噪声也在悄然损伤着听力,这种损伤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同时会伴有耳鸣、眩晕、耳闷或耳堵塞感。
负面情绪可引突发性耳聋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病例越来越多,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大不无关系。研究发现,生气、忧郁、悲伤等负面情绪,都可能诱发突发性耳聋。另外,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情绪波动往往较大,有一部分人会比较急躁,还有些人性格十分内向,容易钻牛角尖。
临床发现,一般年轻的耳鸣耳聋患者患病前多有一段过度疲劳期。比如不少白领患者反映耳聋前曾连续加班,睡眠少,感觉十分劳累;学生患者则多表示在考试前有持续熬夜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