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教育/小记者
3上一版
 
“唱念做打”亲密接触莆仙戏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念做打”亲密接触莆仙戏
上周六,第二场海都小记者活动在莆田艺校举办,演员们逐一展示了功夫、科介、乐器、唱腔、化妆等,小记者现场体验
陈琳老师指导小记者,如何吹笛子更有范儿
看艺校哥哥姐姐们练功,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瞧,海都记者下田插秧,这条新闻真有趣”
小记者上妆,体验演出的感觉
 

N海都记者 李伟 强黄慧/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莆仙戏是我国现有的最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已有上千年历史,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上周六,参加海都莆田小记者第二场活动的28名小记者,来到莆田艺校,零距离体验莆仙戏。莆田艺校的40名师生与小记者们亲密互动。经过首场活动后,不少小记者已进入角色,主动提问、做记录、拍照片,他们身上展现出的“记者范儿”让陪同的家长感到十分欣喜。

下场海都莆田小记者活动正在准备当中,全市三至六年级小学生均可报名,每场活动名额均从已报名的小记者中产生。相关信息将通过海都报莆田新闻版发布,请小记者、家长们及时关注。

小记者越来越有“范儿”

4月25日上午8点半,莆田艺校迎来了第一位海都小记者,他是实验小学五年级的詹传毅,陪同他来的是爷爷詹金通。72岁的詹爷爷是海都报的忠实读者,每天必看莆田版,“那天看到海都报征集小记者,就让孙子报名了”。詹传毅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想看看莆仙戏的脸谱究竟啥模样。”

随后,许多小记者和家长陆续到达。绿树掩映下清幽的校园内,艺校老师们精心准备的莆仙戏展板“好有料”,第一时间吸引了大家驻足欣赏。

“哇,《春草闯堂》、《状元与乞丐》,这些都是莆仙戏的经典剧目,我要记下来。”闲聊之余,几个小记者不约而同地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做着记录,有的拿出相机拍照,相当有“记者范儿”。

精彩戏曲课堂家长也被迷住

“哇!好厉害!跟武打片一样精彩。”开课前,艺校特别安排演员们热身,并邀请小记者和家长们观看,小记者们对演员们精彩的“毯子功”赞不绝口,家长们也感叹莆仙戏艺人功力的扎实。

首位开讲的,是全国知名的莆仙戏剧作家郑怀兴的弟子方晓,方晓老师文图结合,向小记者们讲解莆仙戏的基础知识。紧接着,原仙游鲤声剧团副团长、著名的小生演员陈兆宾与演员们现场演示蝶步、摇步等基础动作。

在互动环节中,小记者们分批上台学习感受,小记者认真的表情和千奇百怪的动作,引得台下阵阵笑声,课堂上欢乐不断。

蔡林琳小记者说,原以为莆仙戏很简单,这次零距离接触后,才知道唱、念、做、打都是基本功,要天天练!难怪人家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自己听入迷了,都舍不得走。”小记者郑舜尧的妈妈说,艺校活动非常有趣,又有意义,一上午体验下来,收获颇丰。

小记者亮才艺 惊呆老师

莆仙戏的表演过程中,需要用到压狮鼓、沙锣、梅花、笛管等多种乐器的伴奏。课堂上,特别能“吹”的莆仙戏著名笛子演奏家陈琳老师演示“吹”法,还多次邀请小记者上台学习。

“小记者们很棒,他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莆仙戏乐器展示互动环节中,不论是笛管、唢呐,还是四胡、琵琶,台下的小记者都有人会,而且水平还不一般,特别能“吹”的莆仙戏著名笛子演奏家陈琳老师对此感到很意外。陈琳说,孩子们掌握莆仙戏艺术,这让他很欣慰。

当天,沈亮宇、吴承骏两位小记者精彩的笛子演奏,赢得台下掌声一片。经过陈琳老师的指导后,孩子们也收获不少。沈亮宇妈妈说:“儿子回家练笛子的状态好多了。”

艺校近40名师生,现场表演折子戏,台下小记者全神贯注。戏后,小记者兴致勃勃地向演员学习《梁祝》中的唱腔。

18岁的林玲露出生在莆仙戏世家,在艺校主修闺门旦一角,当天教了小记者们旦角“蝶步”、对白。看了小记者们的表现,她感慨道:“孩子们很热情,表现也不错。”

小记者上彩妆 惊艳全场

“太漂亮了。”当带彩妆的小记者黄雅青出现在舞台前时,在场的人几乎都被这张亮丽的面孔所吸引,令现场小女生们羡慕不已。原来,为了让小记者们感受莆仙戏化妆与平时妈妈化妆的异同,艺校老师特意挑选了一个美女小记者,给她上彩妆,并向小记者们展示。

“为什么这个妆很浓?”“莆仙戏化妆跟妈妈化妆有什么不一样?”“化妆一定要夸张?”小记者席位中,不断有人发问。“浓眉大眼红唇,戏剧舞台妆需要夸张突出,因为我们是在台下看戏,距离远。”面对小记者的提问,陈兆宾老师一一解答。

随后,在众人鼓励下,黄雅青带妆上台打起了少年拳。台下小记者和家长们的喝彩声不断,连艺校老师和学生们也都纷纷鼓掌叫好。相比上一场的亮相,这一次的莆仙戏妆为她增色不少。

“化了妆,才知道莆仙戏演员不容易。”黄雅青说,这次的体验很难得,光化妆就要一个多小时,顶着妆演出其实有点难受的。

□声音

方晓老师:孩子们表现很优秀,后生可畏。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限的魅力,很高兴小朋友们能对莆仙戏感兴趣,只有从小培养兴趣,增强对莆仙文化的认同感,才能使得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沈亮宇的妈妈:感谢海都莆田小记者搭建平台,给我们不同的生活体验,让家长真正在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一次体验,除了了解了莆仙戏的文化,了解艺校学生的辛苦之外,给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莆仙方言正在流失。莆仙戏要传承,本地话也需要传承。

黄鑫的妈妈:说起莆仙戏,对于土生土长的莆田人来说不会陌生。从骑在爷爷脖子上看戏到带儿子来近距离解密莆仙戏,真是既熟悉又新鲜。儿子的踊跃参与互动,让我很欣慰。看到艺校学生的精彩表演,我禁不住拍手叫好。

□小记者感言

蔡芷晴(筱塘小学四年级):原汁原味的莆仙话,流传千年的曲调,让我感受到莆仙戏的魅力所在。

郑舜尧(市第二实验小学四年级):一个动作,一句台词,看似简单,学起来很难,原来都是经过了演员们反反复复的练习。莆仙戏,真是我们家乡的艺术瑰宝。

梁宇航(逸夫实验小学三年级):我体会到莆仙戏真是既神秘,又有趣,领悟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