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鼎边”对于福州人的意义,大概与饺子对于北方人的意义一样。大多数福州人,一天的生活就是从一碗“鼎边”开始,简单朴实,却暖人心。时至今日,“鼎边”已经成了联络邻里情的一条纽带,也成为游子们乡情的寄托。今年立夏(5月6日)上午9点,海峡都市报将联合仓山区委宣传部,在仓山下渡街道汉闽越王庙举办首届闽都“鼎边节”,并邀请民间烹煮“鼎边”的高手现场比拼,市民可以到场品尝投票,选出“民间鼎边高手”。
N海都记者 林新榕/文 孔瑜/图
海都讯 “鼎边”的起源有怎样的故事?有人说是明朝嘉靖戚继光带兵抗倭时发明的。但在仓山下渡街道港头一带,民间还流传着另一种说法,“鼎边”和当地汉闽越王庙里供奉的李侯爷和马侯爷有关。每年立夏,港头当地居民都会到庙里煮“鼎边”供奉两位侯爷,他们也因此被称为“鼎边王”。
相传两侯爷 带来“鼎边”烹煮法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港头汉闽越王庙。庙中奉有汉闽越王无诸,两侧附奉他的两员大将——李侯爷、马侯爷。史料记载,汉闽越王无诸约生于战国晚期,是越王勾践后裔。后来无诸移居闽地成为闽越王。楚汉战争爆发后,无诸出兵辅佐汉王刘邦,而李侯爷、马侯爷就是当时汉廷派来协助无诸的猛将。
“相传两位侯爷来自中原,当地流行将面食贴在鼎边上烘烤。”福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政研室原主任、福州知名文史专家李林洲说,闽越居民多居住在闽江沿岸,饮食主要以贝壳类的河鲜及汤汁类菜肴为主。两位侯爷入乡随俗,将中原及北方类似“锅贴”的做法和闽越饮食习惯结合,进而发明了“鼎边”。
立夏煮“鼎边”纪念忠侯成传统
无诸死后,无诸之子郢登基封王,但郢叛变汉廷。仓山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两位侯爷由于无法劝止郢,觉得没有尽忠汉廷,最后撞死在三叉街先锋村一带的两块石头上。
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郑炜说,这个传说是存在的,早年还能找到两块不规则的石块,人称“两块石”。但由于年代久远,现在石头的去处已经无从考究。港头一带是汉闽越王和两位侯爷活动的主要区域,两位侯爷死了之后,当地民众就将闽越王和两位忠侯一起供奉在庙里。
“港头一带的居民至今还有立夏煮‘鼎边’的传统。”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郑炜介绍,这一天,除了纪念两位忠侯,居民还会将煮好的“鼎边”互赠左邻右舍,像涮锅边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具有浓浓的福州坊巷味。
征集令
邀10名高手现场比拼煮“鼎边”
立夏(5月6日)这天,首届闽都“鼎边节”将拉开帷幕。海都报向全市征集10名煮“鼎边”的民间高手,现场进行煮“鼎边”比赛。不论你是正儿八经的“鼎边”店厨师,还是深藏不露的草根高手,都可以来参加此次活动。将由民俗专家和品尝“鼎边”的市民现场投票,决出前三名。活动期间,市民也可以现场订阅海都报,海都报发行部准备了丰厚的礼品,订报读者中奖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