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 陈丽明/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戏里有故事,故事里有戏。”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莆仙戏是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海都文化大讲堂”活动第二场来到了莆田艺校,该校全国知名莆仙戏剧作家郑怀兴的弟子方晓为市民介绍了莆仙戏的历史、文化和传承。
听一段莆仙戏,还能了解戏曲中蕴含的故事和文化,这让现场不少慕名而来的市民兴奋不已。不少市民向记者表示,莆仙戏虽然历史悠久,但平时很少接触,通过“海都文化大讲堂”活动,可谓近距离触摸了这个传承千年的“活化石”。
从五个角色到继承南戏体制
作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莆仙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方晓介绍,莆仙戏现存传统剧目有5000多个,手抄本达8000余本。莆仙戏不仅在本地十分流行,在国内其他城市甚至是东南亚等地,都能看到莆仙戏的影子。
方晓说,莆仙戏起初只有近似北宋杂剧的五个角色,后来继承了南戏的行当体制,即有了生、旦、贴生、贴旦、靓妆(净)、末、丑,称“七子班”,到清末还增加了老旦,被称作“八仙子弟”。此外,莆仙戏的脸谱艺术是由古老的傩(nuó)戏面具发展而来的。
《状元与乞丐》戏剧版《伤仲永》
莆仙戏中,至今还有与古老南戏相同的剧目81个、剧情内容相近的剧本55本,其中还有一些孤本。
方晓还介绍了一些莆仙戏曲。《状元与乞丐》是不少莆田市民耳熟能详的剧本,它由传统剧目《丁花春》整理改编。剧本写丁家兄弟花实、花春同日各生一子,舅王国贤为之算命,断定丁花春子文龙为“乞丐命”,丁花实子文凤为“状元命”。花实夫妇信以为真,百般溺爱,致文凤渐入歧途。丁花春妻柳氏忍受兄嫂欺凌、丈夫远走的困境,含辛茹苦,严以教子,复求塾师李仲年精心栽培,促进文龙发愤攻读,文龙终于一举成名得中状元。而“状元命”的文凤则堕落为盗。在事实面前,花实夫妇无地自容,王国贤也狼狈不堪。
听过该剧本的情节介绍后,现场不少观众都认为这是莆仙戏版的《伤仲永》,贴近生活,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现场小听众边听讲边学
讲课期间,艺校的其他老师还邀请大家到台前,学习莆仙戏的一些演戏小技巧。在本场活动中,不少市民拖家带口,一同参与到“演戏”中。
记者看到,一些小听众在了解莆仙戏的历史文化知识后,还上台表演。现场,艺校的学员们为这些小听众表演了一些莆仙戏里基本的手势和步伐。一抬、一落、一前、一后,每个步调、每个眼神都恰到好处,让这些小听众过了一把瘾。市民连女士说,她和儿子一起来现场听课,学到了很多知识,也很有趣。现场小听众边听边学后感慨,莆仙戏看似简单,但每一个动作和技巧都是反复练习的结果,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