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城事/深读·气象
3上一版  下一版4
 
重建人体“防护墙”
福州明起气温回升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建人体“防护墙”
海都记者蹲守协和医院烧伤科,直击现代“画皮”
▲医生取下其他部位完好的皮,切成指甲块大小,贴到烧伤部位
医生用电动刀去除患者烧伤的死皮,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焦煳味
下载“海湃”,扫一扫二维码参与评论
 

N海都记者 陈燕燕/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在电影《画皮》中,女主角把人皮铺在床上,拿着彩笔描画。画完了,抖一抖,人皮披上身,顷刻化成美女。在烧伤科,医生也常干这事。他们从病人的身上选取隐蔽部位的完好皮肤,用电动刀进行精确截取,再移植到坏死的皮肤上,称之为“植皮”。

而植皮的过程远非电影那样美好。事实是,电动刀划过,鲜血淋漓,空气中弥漫着焦味,令人不忍直视。

福建协和医院烧伤科主任陈昭宏说,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护墙”,烧烫伤后,“防护墙”被破坏,细菌及其毒素无孔不入。植皮手术是重建“防护墙”的重要手段。在手术中,他们看到的不是血腥,不是丑陋的伤口,而是如何抗击感染,拯救生命,让病人伤而不残,残而不废。

18天3次手术 探视要全副武装

在烧伤监护室,黄英(化名)已住了18天。4月27日上午8点半,医生们全副武装,穿上隔离服,戴上口罩、帽子,套上鞋套,才进入监护室查房。

黄英脸被烧得发黑,头发剃光了,后脑有一块巴掌大的黑痂。两只手刚植了皮,还裹着纱布,双腿也缠满绷带。

陈昭宏一边仔细查看伤口,一边轻声告诉身旁的医生:黄英全身28%烧伤,伴有重度吸入性损伤,刚送来时,咳出黑色炭末,气管严重糜烂,18天来,她做了两次手术。当天要做的是第三次手术:双下肢植皮。

说话间,陈昭宏走出单间,感应门迅速掩上。这时,他才继续说,黄英做了气管手术,捡回一条命,但还得熬过呼吸衰竭和感染关。她的四肢严重烧伤,“防护墙”被破坏殆尽,任何细菌都可能致命,为此,必须隔离治疗。每天只允许家属探视半小时,家属也得全副武装。

未出手术室 医生4次更衣

上午10时,手术开始。黄英躺在手术台上,上身被遮得严实,只露出烧伤的下肢。医生们操着取皮刀,精确测量后,取下她下肢部分完好的皮肤,薄如刀刃,准备移植到大腿。由于伤口的面积大,取下的小腿皮被剪成指甲盖大小,足有上千块。陈昭宏说,剩余的“好皮”不多,得充分利用。剪小后移植,5天就能成活,7天后会扩展,10天后就长好了。

正忙着,突然铃声大作,护士接了电话,急急地报告:“有个女工,头发被卷进机器,扯掉了整张头皮!”陈昭宏小跑着急奔向电话,但他没接话筒,双手紧插在胸前的口袋里,护士站在身后,帮他提着话筒。他说了几句,不放心,索性脱下手术服,走到隔壁的办公室,安排医生抢救女工。

这台手术持续近5小时,其间,陈昭宏又离开两次,一次是去看女工撕脱的头皮,一次是吃午饭,其他医生仍有序工作。每一次,他只走到一墙之隔的办公室,没离开手术室,逗留时间也不长,但他都脱下手术服才离开;折返时,总站到水龙头前,反复冲洗、消毒手臂,再回到手术间让护士重新为他穿上干净的手术服。他说,进出是迫不得已,但绝不能沾染一丝细菌。

病人“逃”了 医生耐心劝服

下午3时,是另一台手术。术前,17岁的病人小康突然退缩。陈昭宏急了,亲自找小康谈话。

原来,小康是个热滚筒作业工人,一周前,右手不小心卷入转动的滚筒。医生告诉他,伤口需要植皮,如果伤到筋,可能还得做皮瓣修复,从腹部切一块皮瓣,转移到手背的创面上。小康有点怕,打电话回河南老家,父母一听说要“切肚皮”,急了,不让小康手术。

陈昭宏拉着小康坐下。他说,热压伤是较严重的复合外伤,手背较单薄,同时受到热力、挤压,甚至撕脱,肌肉、肌腱、神经、血管、骨关节都可能受累,必须尽快手术。小康没吭声,陪他的姨父嘟囔,“他父母不同意。”

“我是医生,相信我!”陈昭宏神情严肃,“拖下去,手就废了!”亲属这才打消顾虑,让小康进手术室。仅一个多小时,手术顺利完成。

陈昭宏说,烧伤科的治愈率超过99%,但有些病人放弃治疗,他很痛心。“我可以和病人交朋友,但怎么治,还得听医生的!”

随医地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烧伤科

随医时间:4月27日8:00至16:00

随医记者:陈燕燕 肖春道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