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海都讯 在昨日的《听乡音·识莆田》栏目中,本报与读者分享了莆田地名背后的美丽传说和历史人物,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而这些地名中,有不少是从方言谐音转换而来。昨日,有读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又从谐音方面,分享莆仙方言中的忌讳词与吉利语。
90后的陈小姐告诉记者,前几天晚上其在家中陪爷爷奶奶聊天,其间奶奶回忆起了几位老朋友,但可惜这些老朋友都已经“老了”。陈小姐听着纳闷,奶奶的朋友“老了”应该是很正常的事。后来陈小姐一问才知道,原来“老了”是去世的意思。
莆田地方文史专家林春明介绍,在莆仙方言中,“去世”除了称为“老了”,也叫“过后”。他说,有些词是方言中的忌讳词,所以会用比较婉转的词语来代替。他说,莆田人一般称“夭折”为“无饲”,“棺材”则叫“喜寿”、“长生”等,“出殡”叫“上山”,“归殡”称“落山”。
“莆仙人在婚嫁、寿宴等喜庆日子上,也特别忌讳说不吉利的话。”林春明说,尤其忌讳说“死”、“了(方言谐音完)”、“尽”等词语及方言谐音。比如老年人总习惯把“吃完了”说成“吃好了”。
林春明告诉记者,现在莆仙人对词语的忌讳也发展到对行为的回避。比如元宵节的“福首”宴客时,客人不能吃鱼头。盖房竣工宴席不能吃醋,因为“醋”与方言的“厝”谐音。
□征集令
如果您发现有趣的莆仙方言文字、句式或者谚语,并知晓其背后的意义,或者想要了解与之相关的特色习俗,请与本报新闻热线95060联系,我们将邀请相关人士,为您答疑解惑,与您共同挖掘莆仙方言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