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石厝保护政府应有作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冰裂的石厝会“唱歌”》追踪
“石厝保护政府应有作为”
海都报道引起各界强烈反响,省旅游局副局长呼吁重视莆田石厝的保护与利用
海都报道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依姆在向记者讲述石厝的故事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李熙慧/文 黄孔瑜/图

海都讯 莆田界外,石厝超过12万栋,城堡般风情浓郁,近年,却以每年数千栋的速度被陆续拆毁、重建,最终可能全部消失。近两个月,海都记者多次实地探访,4月底,还邀台湾建筑文化学者、省内建筑专家共赴莆田秀屿,把脉当地石厝。专家们提出,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石厝村落,申报传统村落,适当修缮后,进行旅游开发。

这组报道见报后,凤凰网、新民网、中新网、新华网等纷纷转载,不少市民致电本报表示支持保护石厝。莆田市住建局相关人士称,早已提议保护石头村落,但不少村民认为,保护石厝,就不能盖高楼,不能修大路,可能会影响村庄的发展,他们不愿意保护,甚至阻挠保护。对此,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建议,应有效利用石厝,开发旅游经济,才能鼓励村民更好地保护石厝文化。资深旅游业界人士也通过本报建言,为石头村落发展出谋献策。

怕不能盖高楼 村镇抵触保护

莆田市住建局村建科黄科长说,近年,莆田各县区都在推选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并对入选的村落进行保护,但石厝抗震差,农村建房又遵循“一户一宅,就地翻建”的政策,为此,不少村民觉得,保护石厝会影响农村的发展。

该局一位工作人员也说,20多年前,莆田文化、建设部门就提出要保护古民居、古村落,但很难落实,主要是村民不愿配合。2008年,住建局曾请厦门的古建筑家,到妈祖诞生地——秀屿区港里村考察,选了6栋古民居,做了保护方案,但村民迅速将民居拆了,连店铺、石板路也拆了,铺上了水泥路。

他坦言,在莆田涵江、仙游,不少村落可申报“传统村落”,一旦入选,每个村至少可获得300万元补助,但各镇、村大多不愿意,主要是入选后会控制过度开发,不得修大马路,不得建高楼,村民觉得会制约村子的发展。为此,前两次评选中国传统村落,莆田有30多个村申报,但有些村故意不把材料报齐,最终全部落选,直到去年底,仙游济川村才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后黄村”模式石厝可效仿

“再不保护,十年内,石厝很可能被拆光。”莆田中国旅行社总经理蔡朝晖连呼“可惜”,他说,莆田石厝有独特的燕尾脊,带有浓厚的莆田味,上世纪90年代,去湄洲岛的路上有很多石厝,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如今几乎被拆光了。

蔡朝晖说,近年,被拆的石厝越来越多,主要是石厝住着不舒服,不适应现代生活,不少村民翻建,其他人就跟风,觉得石厝不体面,即使是阔气的“七间厢”,房主也宁愿拆了,改建水泥房。其实,政府可选一些有代表性的石厝,完善配套设施,进行旅游开发,尤其是莆田忠门镇一带,村民经济较好,建房较讲究,用的石材较好,安全隐患较小,比较适合成片保留,开发特色的休闲亲子游,游客可参观石厝村落,还可海钓、吃海鲜、挖地瓜等。

他举例说,在莆田西天尾镇后黄村,有近千亩地,人口不足千人,但保留了明清古厝,离市区又仅需5分钟车程。到了周末,不少城里人自驾,到村里采草莓、摘西红柿、看油菜花,体验农耕生活,旺季时,一天可接待近2万游客,已成为“亲子游”的典范,莆田石厝的开发也可效仿。

石厝虽非文物同样有保护价值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省旅游局副局长郑维荣说,很多人认为,只有文物才有价值,才需要保护,这是错误的,莆田石厝可能达不到文物的标准,但它承载着当地的历史与文化,又有多种利用价值,应当注重保护,尤其是石厝聚落的保护。

郑维荣指出,莆田石厝应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比如开发旅游经济,增加村民收入,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从而鼓励村民更有效地保护石厝文化。

他认为,开发石厝旅游,不是简单地改造几栋石厝,就能吸引游客,首先,要深入挖掘石厝的文化内涵,寻找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文化要素,加以创意提升,找到卖点;其次,要系统策划与规划,整合当地相关资源,设计出独特的旅游项目;再次,要明确开发主体,实践证明,以村民为主,各自开发的旅游区,成功的很少,需要一个既懂得旅游又有实力的投资主体,对莆田石厝进行统筹开发,或者引领开发,效果才会好。

此外,郑维荣说,莆田石厝的保护与利用,政府的责任不可推卸。目前,政府财力有限,仅靠政府投入难有作为,需要发挥市场作用,吸引社会资本,由政府统筹指导,加以政策扶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