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4版:城事/家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汪氏泥水匠 舍身赴国难
80后网游达人想再造“网龙”
同学档开体验馆 邀你“密室逃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5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汪氏泥水匠 舍身赴国难
永泰埔头村汪氏宗祠前的英烈碑,铭记着两位马江海战牺牲的英雄
汪氏宗祠外观
汪其越讲述英烈故事
 

N海都记者 李帅 文/图

海都讯 “他们不是威风八面的将军,不是披坚执锐的士兵,但是国难当头时,他们挺身而出,参加抗击外来侵略的战斗,最后为国捐躯。”在永泰县大洋镇埔头村,汪氏宗祠前面立有一块英烈碑,纪念的是汪齐金、汪齐善两位在马江海战中牺牲的英烈。80岁的汪其越退休前是一位小学校长,他告诉记者,一块碑胜过千言万语,彰显了汪氏家族的家国情怀。

先辈为国捐躯后人立碑铭记

日前,记者来到了汪氏宗祠,该宗祠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995年重修。汪其越老先生告诉记者,明代永乐年间,有一位姓汪的将军入闽平叛,汪氏家族是他的后人,因为是将军的后人,家族中历来就有从军报国的传统。

说起门前的英烈碑,汪其越告诉记者,1884年,法国的军舰开到了闽江口,除了江面上的福建水师,沿江的炮台也是与法国军舰直接对抗的阵地。

这时官府在福州紧急征召泥水工匠,临时编入军队,一旦炮台被击伤,就要紧急进行抢修。当时汪齐金、汪齐善两人在福州务工,当泥水匠,寄住在衣锦坊的汪氏宗祠(系永泰等福州地区汪氏家族所建)。见国家有难,他们挺身而出,应征入伍。

8月22日,法国海军舰队攻击清朝福建水师,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随后,法军舰队开始攻击闽江口沿岸的清军炮台。军舰在开炮轰击时,法军同时派出陆战队袭击。炮台被炮弹重创。汪齐金、汪齐善冒着弹雨抢修炮台,不幸中炮弹牺牲。他们的名字记载在马江海战昭忠祠中烈士英名录里。

考上大学拜祖宗要聆听英烈事迹

在汪氏宗祠里,记者看到了许多巨大的楹联,内容主要是教育儿孙成才报国、立志耕读、和睦邻里、与人为善。因为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汪氏宗祠在1999年被列为福州十邑名祠,2002年录入福建省文化厅主编的《八闽祠堂大全》,2005年入编《中国祠堂大全》。

一副楹联写道:“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在读书。”汪老先生说,汪家在历史上一直重视教育,还将兴教奖学写入汪氏祠堂祠规。2006年,永泰龙门汪氏教育基金会设立,对优秀学子给予奖励,对特困生给予资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汪氏宗祠还体现男女平等,打破轻视女性的惯例。汪氏家族规定,对国家对民族作出贡献的女性,可以悬挂牌匾于祠堂大厅。1998年,汪氏家族中的女性汪丽萍获得航天航空博士,她的“博士牌匾”就悬挂于祠堂大厅里。

现在,汪氏家族里有个规矩,如果有年轻人考上了大学,要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到祠堂里给祖宗磕头。同时,到祠堂门口英烈碑前,由汪老先生向学子们介绍英烈的故事,希望汪家子孙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