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新榕 文/图
海都讯 说起鳌峰,很多福州人第一个联想到的应该是台江区的鳌峰洲。事实上,福州名叫鳌峰的地方并不少,除了鳌峰洲,还有鼓楼区的鳌峰坊,于山顶也被称为“鳌顶峰”。在数公里之外的仓山区城门镇连坂村,竟然也有一个地方叫“鳌峰福地”,边上还有一块刻有“鳌峰拱秀”的大石碑。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来到连坂村。“鳌峰福地”实际上是一座庙宇,而在其大门外,有一块长约2米,高半米左右的大条石,条石两面分别刻有“鳌峰拱秀”和“凤领呈祥”的字样。记者看到,“鳌峰福地”的牌匾上,刻有嘉庆二十年的字样,换算过来刻写的时间是1815年,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了。
“鳌峰拱秀”和“鳌峰福地”跟鳌峰洲、鳌峰坊有什么渊源吗?
福州文史专家李林洲介绍,于山顶因山峰酷似鳌鱼,所以被称为“鳌顶峰”。鳌峰坊位于山之北麓,唐代称九仙坊。宋代,因状元陈诚之高中前曾在鳌峰埋头苦读,衣锦还乡后又在九仙坊境内兴建陈诚之祠堂,所以把九仙坊更名鳌峰坊,并沿用至今。
至于台江区的鳌峰洲地名的由来,则和鳌峰书院有着密切的渊源。李林洲说,清代以前鳌峰洲原是一片沙洲,后被围垦成大片田园,后来出现了田地收入归属纷争。官司告到省城后,时任福建巡抚的张伯行,把这片田产划归鳌峰书院所有,保证书院经费,洲田定称“鳌峰洲”。
至于“鳌峰拱秀”和“鳌峰福地”,李林洲认为,这里的鳌峰和鳌峰书院并没有太大的关联。鳌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可能取“独占鳌头”之意。“拱秀”则有向优秀的人拱手的意思。村里的先人希望以此勉励后辈,努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