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政事/快报
3上一版  下一版4
 
城中心建成11段荔林绿道
斫琴三千年 古风指尖传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5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斫琴三千年 古风指尖传
在仙游县何麓村钟声乐器厂,一把把纯手工制作的古琴需要300道考究的工序,稍有不慎音色全无,如今只有几位老师傅在坚守这古老技艺
厂里生产的每一把古琴,蔡师傅都要仔细调试
做古琴工艺繁琐、强度大,厂里只有几个老师傅仍在坚守
每一把古琴都有其不同的音质倾向,反复打磨琴身,能使其发音更精准
 

N海都记者 陈晋 林养东/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在我国,古琴名列四艺之首,有着三千多年的文化传承史。它不仅是一种演奏乐器,更有着丰富浑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审美价值,古人曾把琴视为修心、修身乃至文人的一种象征。

在仙游县榜头镇何麓村钟声乐器厂内,手艺师傅们正在“调教”着每一把古琴,从选材、定型、刷漆等,每道工序都是纯手工打造。乐器厂负责人蔡唯男师傅,制作古琴已50余年,每把琴他都必须亲手摸一摸,以鉴别其工艺是否到位。

三百道工序成就一琴

古琴制作上有三百道工序,从琴面的选材、定型、挖槽腹(音响)、灰胎、刷面漆到最后的上弦成琴,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

一推、二看、三摸……一名正在打磨琴面的手艺师傅告诉记者,古琴选材讲究,一般用陈年杉木,用机器将木头锯断后,古琴的外观则由木工亲手打造。

“木头的年代越久越好,这样琴不仅耐用,且音色匀润。”手艺师傅说,之后则是打磨,磨刀、磨砂纸、丝棉、丝布、棉花布等,是打磨的必要工具,割、刮、擦等,是打磨琴面的工序,若掌握不好力度,琴面就会出现细微的不平,继而影响音色。

蔡唯男说,打磨完琴面后,还需要上漆。古琴用的都是生漆,对气温、湿度的要求很高。最适合上生漆的天气,就是江南的黄梅季节。

“整个上漆过程,要经历几十次,这样才能确保漆不掉色,铺盖均匀。”蔡唯男说,整把古琴的平均厚度在1.2厘米左右,不同部位的厚度不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最能形容古琴的工艺技巧。

上等古琴贵至上百万

作为仙游唯一一家制作古琴的工厂,在上世纪90年代,工厂里最多有80余名手艺师傅,小提琴、大提琴、古筝、二胡等,工厂都能打造。而今,由于制琴工序复杂且难度很大,不少新来的学徒都无法胜任,尤其是古琴的制作手艺,正在渐渐失传。

蔡唯男说,现在工厂一般就做古琴和古筝,一把古琴从琴胚到上弦,一共要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样传统工艺打造的是真正的奢侈品,价格自然也不菲。工厂里打造的各款古琴,普通档次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较好的则要2万~3万元,上等古琴的价格贵至大几十万、上百万元,一般销往北京。

“仙游还没有古琴老师,也没有学生学习古琴的弹奏,但在北京,学古琴的人很多,已经形成了一种氛围。”蔡唯男说,为了将古琴的技艺传承下去,他打算和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合作,把古琴产业做大。

□相关链接

斫(zhuó)琴,指对中国民族乐器——古琴(亦称瑶琴、七弦琴、玉琴)精工细作的一种工艺技术,需要有专业技术的琴师完成操作。

常见斫琴步骤:第一步:先找百年以上的老房梁木,在阴凉地方架起晾干水分;第二步:木材干透后,就开始开面,按照古琴的长度与厚度开成一块块;第三步:挖琴腔;第四步:调试琴音,深入调整琴腔内部的厚薄;第五步:合地板;第六步:装配件,包括岳山、冠角、琴徽等;第七步:做裱布;第八步:做灰胎;第九步:打磨,做漆面;第十步:上矿物颜料,做图案装饰;第十一步:放进恒温恒湿的停放空间,等干透则为完成。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