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贽超/文 关铭荣/图
海都讯 档案,对于多数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学习、工作时形成的各种档案资料,最后去了哪里?档案对普通市民又有什么作用?
省档案馆保管利用处副处长陈惠芳介绍,省档案馆目前收藏有1949年以前的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及各直属机关、群众团体以及其它省级机构的档案。这些年来,不少市民朋友在档案馆找到了证明材料,找到了工作就业的原始记录,甚至可以寻访家族先辈的履历。近日,海都记者走进福建省档案馆,感受百年档案的沧桑与厚重。
全国最美档案馆恒温防光防尘
坐落于福州大学城中心共享区明德路2号的省档案馆,砖红色的方形土楼样式,镶嵌现代铝合金框格,周围湖水环绕,在业界享有“最美档案馆”之名。如今馆内收藏的档案资料已逾80万卷(件、册),包括民国档案近20万卷,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截至目前已超过35万卷,而目前馆藏最早的档案是一张明万历八年(1580年)的“土地清仗归户帖”。
昨日,海都记者走进省档案馆库房,看到的是一排排密集架,所有档案按规则进行陈列。陈惠芳说,为了保障档案安全,全密封的库房防光防尘,恒温恒湿,常年温度保持在18℃至22℃。
“为了方便公众查询档案,我们建立了档案目录数据库、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陈惠芳介绍,不少档案已经经过高精度扫描,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查看,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纸质档案,减少翻阅可能带来的损伤。
可寻根可开证明还可以防造假
陈惠芳介绍,之前福建中医学院退休王教授在省档案馆中找到了他父亲的资料。其父曾在民国时期担任永春县县长等职,1957年去世时家人都不在身旁。半个多世纪以来,王教授四处寻找父亲的相关记录,万般无奈下想到了档案馆,最后在民国档案公务员履历表中找到其父个人档案资料。王教授手捧父亲的照片,激动得泪流满面:“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有机会看到父亲的英容。”
而退休工人李先生曾是黄埔军校二十期学员,1949年考入福建省“革大”学习。根据有关规定,只要拿出参加学习的原始证明,李先生就可以享受离休待遇。省档案馆里保存的老人当年在“革大”学习时的学员转移花名册,为他作了证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很多。”陈惠芳说。
现今假学历、假职称证书屡见不鲜,所以许多单位在招聘员工、认证资质时,还常常会到省档案馆查阅相应的原始记录。这也给那些试图学历造假的人敲响了警钟。
黄埔军校同学录镌刻青春岁月
陈惠芳介绍,目前福建省档案馆馆藏8万多卷抗战期间形成的档案资料,其中包括黄埔军校自1924年开办第1期起至第21期的同学录70多本。省档案馆近年来整理编辑《黄埔军校闽籍同学录》,收录闽籍师生3300余名;还根据11万多张民国时期公务员履历表,整理制作“民国时期公务员履历表”专题数据库。
“更多的烈士档案还有待进一步整理挖掘。”陈惠芳说,如果哪位市民是抗战英杰的家属,欢迎来到省档案馆查档。
□征集令
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八闽热血儿女勇赴抗日前线、浴血沙场。如今硝烟散尽,他们的事迹世人又了解多少?“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福建省档案局(馆)与海峡都市报联合推出“寻找八闽抗战英杰”查档活动。即日起诚邀10位抗战烈士后人、抗战老兵家人,参加6月9日省档案馆的活动,查找烈士或老兵相关档案。您可以拨打海都热线95060进行报名。
同时,如果您手上有珍贵的抗战时期档案或照片、底片,也欢迎拨打热线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省档案馆将为5名市民提供档案仿真修裱服务、为3位市民提供老照片底片数字化扫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