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高洋洋
海都讯 技能大赛频获大奖、职场技能一把好手、高职本科升学率高……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各个领域取得骄人的成绩,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日,本报专访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严星,从扶持政策、院校建设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为读者展现职业教育生机勃勃的面貌。
为中职生搭建升学“立交桥”
在今年1月的高职招考中,我省增加了50%的招生计划,其中本科招生计划增幅达31%。而全省中职生共有1.88万人参加这次考试,其中1.35万人被录取,录取率高达72%。今后,中职生升学录取率很有可能持续上升。
严星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当于教育的“两翼”,既并行并重,又交叉互通,“目前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升级和完善,搭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升学‘立交桥’。今后,中职也和普高一样,有畅通的升学通道,打破过去的‘断头教育’”。
“一校一策”培养众多技能人才
近年来,福州市中职校在全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场上,频频摘得前三甲的好成绩。中职校学生在竞技场上“出风头”,正是近年来福州市教育局推行“一校一策”政策最显著的成果,这一政策培养了众多技术技能型人才。
严星认为,中职校办学的核心关键在于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一校一策”推动中职校主打一个骨干品牌专业,保证专业建设有主有次,避免了“平均用力”。
如今,福州市属中职校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拳头”专业,带动学校快步发展。今年,以“一校一特”为引导的职业教育系列改革项目正式施行,学校将针对“现代学徒制”、“职教集团”等项目重点突破。
“中职校的生命线是质量”
一所职业学校的“生命线”是什么?是质量。严星解释,质量的定义包括学生思想德育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也包括学校的教学质量。
2014年,福州市12所中职校共停办21个专业,这期间也有不少中职院校开设新专业或恢复旧有专业,这正体现了职业院校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的务实姿态。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在严星看来,短时间、高成功率地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群体,便是职业学校学生。经济新常态需要新型人才,而职业学生更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力军。
而在学生德育方面,福州中职校引入企业“6S”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导学生“先做人,再做事”,改变社会对中职生的不良印象,为将来中职生走上社会成为有用人才打下基础。
今年5月中旬,福州市中职校的“职业教育展示周”上,十余所中职生的职业风采“惊艳”全场。严星认为,这样大型的展示平台,对福州职业教育而言是一场“及时雨”,也是一次为职业院校“正名”的绝好机会。
好时机来了,还要实现“落地”
今年4月,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战略定位是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其中福州片区重点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对此,严星认为,产业的升级发展,意味着需要更多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持。福建自贸试验区要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就必然不能忽视职业教育。
与经济一样,人们对“普高”和“职教”的认识,也应该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职校学生的发展平台也很大,孩子入读中职校一样能够成才。
政府出台政策支持、下拨办学资金……顶层设计日趋成熟,有人说,现在职业教育迎来了最佳发展的时期。严星表示,好时机是来了,但还需要实现“落地”。职业教育需要首抓“质量”,获得市民的认可,才能有好的生源;促进实训基地、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建设,促进学生就业。严星说:“只有扎实地办好学,才能在这样的好时机中快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