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熙慧 文/图
在13世纪,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人来到中国,他看到很多奇异的景象,其中就包括一种颜色鲜亮的木船。在某些方面,这种船的制造技术远远领先于当时欧洲的造船技术,水密隔舱技术便是其一。
千百年来,用水密隔舱技术建造的福船只航行于江河湖海之间。它满载着货物驶向遥远的国度,让古人实现了航海梦,留下了如今的“海上丝绸之路”。
曾经让专家一度认为失传的古帆船造船技艺,在福建宁德漳湾镇一直保留至今,依靠全手工打造的福船,每天仍在建造中。
今年下半年,一艘全国最大的福船即将在漳湾开建。建好之后,这艘长45米的传统木船,将乘风破浪,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的航海线。
新船下水先“开眼”
6月3日清晨,在宁德漳湾造船厂内,一艘新船要下水了。伴随着一阵鞭炮声,船主揭去船头两端的红布,露出了一双“大眼睛”。新船“开眼”了,在众人的推动下,船身滑入海中,摇晃了几下便平稳了。船头一对儿大眼睛向下望着大海,随着船身的摇摆,添了几分灵气。
“这是一艘渔船,所以船头的那对儿龙眼看着海里。”省级水密隔舱福船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刘细秀说,眼珠朝下,意味着能直观海底,鱼虾满舱、满载而归。每一种船,很多小细节都不一样,运货、收购鱼虾的船,船眼睛的眼珠朝前或朝上,眼白在后或在下,便于船只定住进港目标,不致迷失方向,也表示能乘风破浪,一帆风顺,勇往直前。
“来吃糖,沾沾喜气。”工人们笑着打断了刘细秀的介绍,新船下水可是和婚嫁一样的喜事。
船厂内有不少木船还在制作中,它们都是“福船”,也就是福建沿海所造木帆船。早在宋代,福船便以“海舟以福建为上”而著称于世。福船是我国古代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最优秀的木质帆船,是中国尖底海船最优秀的代表。
一艘船的船舱刚刚做好,船内有13个隔舱,接下来就要做甲板了。
“这就是水密隔舱,普通船有8到13个隔舱,每一个都是独立、密封的。”刘细秀介绍,水密隔舱是唐朝时期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在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从船的整体来看,仍然保持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
手艺传22代不间断
造船厂内,同时有20多名工人在忙着。一名工人正在砍七八米长的木头,几斧头挥下去,龙骨的模样逐渐出来了。边上的人提醒,这是龙骨,船的主梁,女性不能横跨木料,也不能靠得太近。
一种木头特有的香气在周围弥漫。工人边做边说,樟木和杉木是做木船的一等料,一些杂木用来做船底,泡在海里不容易腐烂。
斧头、铁锤、刨刀、锯子等就是造船的工具。这里的福船不论大小,都是工人们纯手工做出来的,一艘普通的渔船,最少也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好。
59岁的刘细秀最早跟着父亲到漳湾造船厂当学徒。水密隔舱福船的制作并不轻松——安竖龙骨、配搭肋骨、钉纵向构件舷板、搭房、做舵等,最后还要油漆上画才算完成造船。而且船型多样,制作方式复杂多变。现在他是有名的制图高手,300多艘福船的图纸都是出自他的手。
细问下,不管是非遗技艺传承人还是工匠,他们都姓刘,有共同的祖先。造船的手艺是祖先刘帝美在明洪武年间开始,刘帝美从泉州来到漳湾定居,手艺传到刘细秀,已经传了22代,历经650多年。
2007年,当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专家们站在漳湾镇歧后村,看到手工制作木质福船,听到当地刘氏族人祖祖辈辈制作福船的历史和信仰后,兴奋地说:“在漳湾,我们找到了遗失多年的古福船水密隔舱技艺。”
因铁壳船不断增多,大吨位木船制作量减少,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造船这活儿了。当地政府建立造船家族传人谱序,开展福船代表性传承人传习活动、技艺授徒仪式、技艺培训班等。现在村里仍有60多名造船工匠,4名非遗传承人,最年轻的42岁。
超级大福船年底完成
在造船厂附近的天后宫内,陈列着20多艘大大小小的福船。其中就有郑和宝船、郑成功战船等各种模型。
北宋徐兢出使高丽、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及册封使出使琉球都是乘坐福船。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利用不同类型福船的战斗性能,屡败倭寇船队;明末清初,郑芝龙、郑成功的舰队称雄海上,也大大得益于福建高超的造船技术。
“这些船也都是我们工匠亲手做的,看着它们,脑海里如同浮现出古人远航的情形。”水密隔舱研究会刘登兴会长说,今年底,福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将变成现实。
一艘长45米,宽约11米,预计耗资1000万元建造的大福船,即将开始建造,它将重走“海上丝绸之路”。
在造船厂堆放着巨大的原木,已经采购回来近600立方米木料,都是建造大福船的材料。
说起建造大福船,水密隔舱研究会刘登兴会长介绍,2010年11月,“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漳湾镇政府承诺,要建造一艘大福船。
5年过去了,为了兑现这一承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项目传承保护措施的验收,当地将建造一艘目前国内最大的木质水密隔舱福船。
这艘大船的设计图就出自刘细秀之手。在他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张手工画出的图纸和一艘福船模型。
“这艘船就是大船缩小50倍的样子。你看,这些甲板都可以拿起来,下面就是隔舱。”刘细秀说,要做45米的大船,对我们工匠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他不光画了图,还先制作了小模型。
龙骨(纵肋骨)、梁(横肋骨)、底板(纵肋板)、固定梁佃(隔舱板)、牛头(旁横肋骨)、走马(旁纵肋骨)、水蛇(旁主纵骨)、甲板、尾花、斗盖、穿担波、上波、压板、稔缝、上油漆……每一个环节都格外细致讲究。
届时,在造船的重要环节,如起工、安龙骨、安梁、立桅、画眼、钉斗盖、下水等均要举行各种祭祀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