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政事/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保存学徒制 热衷“隐形冠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存学徒制 热衷“隐形冠军”
德国很多产品在全球没竞争对手,源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空客公司与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学徒在这里实践学习,毕业后也在此工作(资料图)
 

N海都记者 杨阳

海都讯 在刚刚结束的罗杰斯福州行演讲活动中,承担同声传译的是厦门的一家翻译公司。该公司带来的同声传译设备,是由德国博世制造。小小一个设备,价格却要上千元,而且全世界都没有可以替代它的产品,这就是德国制造业的一大特征。

日前,记者采访了多位德国企业界和学界的专家。在他们看来,德国从学徒制教育开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制造业中;而目前推行的工业4.0,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有望激起新一轮国与国之间的制造业竞争。

花百年时间 完善一个产品

厦门这家翻译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业内的统计,在全球市场上,博世的同传设备市场占有率超过七成,而在中国,更是超过90%。在这一细分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与博世竞争。

博世为何如此“牛”呢?海都记者采访了博世基金会的约阿希姆·罗格尔教授。他告诉记者,在博世的生产线上,还有很多这样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的产品。1886年,创始人罗伯特·博世在德国斯图加特创立博世后,公司的定位就是“精密机械及电气工程的工厂”。以汽车使用的防抱死系统为例,博世在1936年就取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死系统专利;1978年,博世的ABS制动防抱死系统量产并推向市场;1986年在ABS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了TCS牵引力控制系统;1995年又研发出了ESP电子稳定系统,降低了八成以上因侧滑导致的交通事故……就是这样通过不断研发、精益求精,才使得博世的汽车类配件成为全球的领先者。在很多领域,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与博世竞争。

空客A380工厂 至今保留学徒制

记者曾经前往德国汉堡采访空中客车公司的制造工艺,在采访时发现,在这个能够制造空客A380客机的地方,至今还保留着学徒制度。

空客中国副总裁米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中国一样,德国的学生在高中之后,可以选择继续进入综合性大学深造,或者是前往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技术;但和中国不一样的是,在德国上职业技术学院,并不是因为考不上大学退而求其次。因为德国很多职业技术学院掌握的技术,都是全球领先的,而且德国的职业技术学院都是和工厂联办,实施“学徒制”。比如与空客公司合作的职业技术学院,学徒在这里实践学习,毕业后也在这里工作,在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的

推行工业4.0仍体现工匠精神

“在100多年前,德国制造是质量差、价格便宜的代名词。”德国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大区经济合作组织专业企业部主任法兰克·特克里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每个制造业大国的崛起基本都走过这样的道路,比如德国、日本、美国。但是这几个国家都在原来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对产品升级换代,至今都处在世界领先水平,这一点值得与中过程中,保持德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的领先程度。

目前,在中国的很多德资公司,也慢慢在引入这样的教育制度。海都记者从福建奔驰汽车工业公司了解到,福建奔驰也已经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等多家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希望将德国的学徒制引进到合资企业中,助推“福建制造”更加精益求精。

国的企业家分享。而工匠精神和学徒制度,正是德国制造业在这一百年来始终领先世界的基础。

特克里克说,虽然德国现在在推行工业4.0,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生产和销售联系起来,更快速地制造出个性化的产品,但实际上依然是工匠精神在推进工业4.0所需要的机器、设备、软件等不断精细化。他说,在德国法兰克福—莱茵—美茵大区,有很多中小企业都在各个细分行业成为世界第一,比如小城沃尔姆斯的一家企业做的是飞机电视屏的升降器,正是通过工匠们数十年的精心打磨,才打败了其他竞争对手。而随着工业4.0在德国大量“隐形冠军”中的推广,预计将来国与国间制造业竞争将更激烈,中国制造业企业如果没有抓好时机,还在进行重复劳动,可能会在今后的竞争中失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