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17日,朋友圈突然被网友刷屏:“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相关话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热议,大量网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态支持一律死刑,法学界、社会学界则多从专业角度提出反对意见。(据6月18日新华网)
让“大众激情”推动良法善治
网民的一边倒支持对人贩子杀无赦与专业人士的反对声音,是激情与理性,多数与少数,生活常识与专业精神的对峙。
不可否认,网民一边倒的立场,其情可感,但这种近乎全员参与的网络评判有着天然的缺陷。一者,易产生极化效应,在全员参与的网络评判中,少数反对声音会不自觉地做出与大众一致的、错误的选择。二者,人们很容易掉进道德绑架的陷阱,不愿、不敢发出反对声音。
具体到本次热议话题,专业人士的看法是:死刑对犯罪的震慑力非常有限;如果判人贩子一律死刑,会让被拐孩子陷入危险境地,增加警察抓捕困难;不符合无罪推定的法治文明。
因此,对于人贩子是否一律判决死刑的问题,不妨多听听法律、社会等专业人士的声音,进而推动良法与善治。但是,这绝非将公众不专业、不理性的声音置于一旁而不顾,而是要将其作为重要的参照。
(朱清建 山东)
越辩越明很好的法治课
是不是有强大民意支持就该对人贩子判死刑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至于反对的原因,不外乎人贩子只图利,不图命。还有人认为,如果判人贩子死刑,可能会更加激化人贩子的恶心——反正要死了,一不做二不休,结果对孩子反而不利。加之人们的法治意识普遍增强,不少人赞成对人贩子采取“罪当其罪”“罚当其罚”的原则,不建议把人贩子一棍子打死。转而提醒人们,对买方处罚偏轻渐成共识。
“对人贩子判死刑”,虽是一次营销活动,但这一话题讨论还是给公众上了一堂法治课,使这个问题越讨论越明晰,认识也越清晰,也是一种不小的收获。因此,我们在批评指责无耻者利用公众的同情心炒作时,也要反思,这样的话题为何不是通过正规渠道发起。(王捷 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