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01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冠军外婆”拿下粽子节冠军
端午民俗讲“健康”
福州郎官巷天后宫 弯弓射“五毒”
长乐龙舟三兄弟 加起来238岁了
西湖看龙舟 老福州的爱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端午民俗讲“健康”

 

N海都记者 林新榕 石磊磊

海都讯“端午鼓当当,肚兜替春装;江中龙舟竞,香袋挂儿襟;家家忙裹粽,户户喜悬蒲;却毒雄黄酒,避邪五色符;黄烟才放罢,又贴午时书。”这首民间歌谣形象概括了福州端午节传统习俗,主题离不开“健康”二字。

小孩挂香囊

海都粽子节活动,送给市民端午香囊。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昨日介绍,农历五月仲夏天气燥热,蛇虫孳生,自古被称为“毒月”。因此,福州有多种“防疫”民俗。香囊里头填充了麝香或者“臭丸”(樟脑丸),挂在小孩的脖子上起到驱虫的作用。

在中午过节

如今,很多福州人由于工作等原因,端午节会放到晚上全家人到齐后再过。方炳桂介绍,其实这与传统不相符,端午节过节必须在中午过,中秋节才是放在晚上过。

换装迎夏

方炳桂介绍,老福州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夏天要等过了端午节才算,在此之前都要注意穿衣,否则很容易着凉。过了端午,人们才能把春衣收起来。小孩穿上肚兜寓意可以穿夏装了。所以,端午节也算是福州人的穿衣“节点”。

水中抓鸭

方炳桂介绍,他小时候常在解放大桥桥头(青年会一侧),观看抓鸭子比赛,当地的一些有钱人会买数十只鸭子,丢入闽江中,壮汉随后跳入水中抓鸭子,谁抓得多,表示这个人的水性、毅力、体力是超群的。水中抓鸭不仅仅是一项体育竞技,也是老福州的传统端午民俗,只可惜现在已被渐渐遗忘。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