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教育/新学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真是“不打不成材”吗?
你画的“地铁生活”入围决赛了吗?
和孩子一起玩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6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孩子一起玩

 

N云上

有一段时间,我不断给家长们灌输一种观念,那就是陪伴质量比陪伴时间重要。如果你实在是一个太忙的父母,其实可以通过提高陪伴质量来促进亲子关系。家长问我,怎么做呢?我就告诉她们,就是陪伴的时候不玩手机,好好地跟随孩子。可是,依然有很多家长说这很难做到。

后来,我在网络上看到一种说法,说是如果你“陪孩子一起玩”其实是很难有很高的陪伴质量的,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成人很难感受到玩的乐趣,也就很难坚持。最好的方式是“和孩子一起玩”。我觉得这个理念很好,但是如何操作,实在也觉得有点困难。因为,完全可以想像,如果陪孩子一起玩,比如孩子喜欢玩水玩沙爬高窜低,成人实在也不太容易在这样的玩乐中找到恒久的乐趣。所以,如何“和孩子一起玩”,一直困惑了我很久,直到这个端午节。

今年,我们家的老二已经三岁了,于是我们启动了福建深度游。就是基本上每个假期,或者每个月的1~2个周末,我会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做2~3天的旅行。这次端午节的目的地是福安,真的,没想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生趣盎然的景点。在溪塔村的葡萄沟,我拉着子曰和之言的小手穿行葡萄沟,那天天空作美,温度湿度都很适宜,我们漫步层层叠叠的葡萄架下,欣喜地看满满当当的葡萄串,想像丰收的季节;我们趟过冰凉的溪水,感觉被山泉洗涤的适意。我忽然发现,手机除了相机的意义外,实在没有别的作用,我想不起来发朋友圈,也想不起来刷微博,只是这么在自然里静静地走着。她们喜欢,我也欢喜。

这种感受忽然让我想起头一天晚上我在福安市区游乐场里面陪她们的那种感受——她们在各种廉价的游乐设施里玩得欢乐,而我则不断地想着什么时候才可以离开这个音响轰鸣、一切都很劣质的游乐区。

所以,问题大概在于,我们能否寻找一个情境,使得陪伴是利于成人和孩子的,这大概也是我们所说的共同成长。

最后,这一点不仅适用于两个孩子的教养,也适合一个孩子。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