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14 N海都记者 蔡学伟 陈文浩/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下花村一带,山清水秀,景色怡人,然而在该村的半山腰上却有两家养猪场,粪水未经处理直排,流入山下的一个大池塘后,汇入木兰溪。
该村村委会表示,两家养猪场存在多年,镇政府已计划将其拆除。城厢区环保局表示,该村为畜禽禁养区,两家猪场也无相关环评手续,属于违规猪场。昨日,相关部门已开始着手关停和拆除这两家养猪场。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猪场因为担心污染山下环境,前些年才从山下搬到山上,不料居高临下排污,反而造成更大污染。市民呼吁,莆田的猪场整治,要防止污染“上山下乡”。
猪场臭味逼人 排污管直排溪水
昨日下午,海都记者驱车来到下花村。刚到下花村附近的一处山腰时,就闻到一股刺鼻的臭味。海都记者又绕到猪场后侧,发现从猪场内伸出了几根白色的管道,其通向路旁的水沟,周边都是猪的粪便排放后的痕迹,臭水沿着山间的一条排水沟流进山下的池塘里。数千平方米的池塘水面上长满了浮游植物,近岸的池水乌黑发臭。在该猪场往山上约20米的地方,还有另一家猪场,同样恶臭熏人。
海都记者随后下到养猪场污水所排放的水沟,用随身携带的塑料瓶,对水沟中的水进行取样。装进瓶中的水像化粪池中的污水,颜色很黑。记者用pH试纸现场进行了测试,试纸沾到取样水不久后,就立即变成了墨绿色。pH值显示在9和10的区间,明显呈碱性。
“两个猪场已经存在很多年了,粪水都没有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村民陈先生告诉记者。
另一位村民也表示,养猪的山上其实有水质很好的山泉水,一些村民自接水管从山上取水,现在泉水被猪场污染了,下游的池塘也变臭了,“太可惜了”。
猪场主:被要求搬到山上没想到也有污染
一家猪场的主人告诉记者,他的养猪场原来设在山下的华林工业园区附近,十几年前,因华林工业园区建设的需要,同时担心周边环境受污染,他的猪场被要求搬到了现在的地方。“原以为在山上养猪周边没有居民,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没想过会污染到下游。”
该猪场主还介绍,山上的另一家养猪场于2010年前后从山下搬上来,当时那家猪场位于下花小学附近,镇政府担心其影响到学校和周边的环境,因此责令猪场迁到了山上。
记者了解到,这两家猪场目前都接到了相关部门要求关停和拆除的通知。
市民:猪场整治 要防止污染“上山下乡”
染‘上山下乡’的典型。”现居福州的莆田人刘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就以福州为例,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中心不断扩大,福州的养猪场越搬越远。2002年,福州市规划市区三环路以内区域、福州市区内河上游汇水区一些村民表示,当初为防污染让猪场搬上了山,可猪场上山后,却没有停止污染山下的环境,这种赶猪上山的做法,在华亭镇另外的村庄也有,他们觉得政府的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华亭镇下花村的养殖业发展,正是近年来污域等为畜禽禁养区;2004年,大部分养猪场已搬到闽侯、永泰、连江及晋安区一带。“猪场似乎越搬越远,但污染源并未明显消除。”刘先生认为,不少猪场搬至闽江福州段上游、大樟溪沿线或晋安区北峰山区,污水经江河支流或山涧小溪,最终还是流入闽江。
目前,莆田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生猪养殖面源污染整治。“猪场不能一赶了事。”刘先生说,莆田市相关部门一定要有防止猪场污染“上山下乡”的意识。
生猪整治不到位 地方政府将被通报
记者了解到,除了污染“上山下乡”外,华亭镇的生猪整治工作还时有反弹。《莆田市城厢区2015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就明确指出,华亭镇对畜禽养殖污染的调查摸底不全面,进展较为缓慢,而且出现“反弹复建”现象。该方案要求,各镇要尽快建立健全巡查、处置等工作机制,配备工作人员,对“反弹复建”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关闭,要坚决杜绝“边拆边复建”“异地复建”现象。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指出,根据省政府“六条措施”的要求,到2015年上半年,全省禁养区内的生猪养殖场(户)要全面关闭、拆除。“禁养区内的要拆,可养区内存栏小于250头、排放不达标的也要拆。”接下去,省环保厅与省农业厅还将联手对畜禽养殖污染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政府将被通报、约谈或者限批。
省农业厅有关人士还表示:“当前拆掉的是粗放式、高污染的猪场,大力发展的是标准化、生态型的规模猪场。”
“2015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关闭拆除任务。”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生猪养殖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