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社会/警法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女孩啊女孩“以毒为爱”终成殇
□简讯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孩啊女孩“以毒为爱”终成殇
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探访省女子戒毒所;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家庭变故,已成吸毒低龄化之源
女子戒毒所里,戒毒者努力脱毒,争取早日重返社会(资料图)
 

N海都记者 夏雨晴/文 肖春道/图

海都讯 铁窗隔离的世界里,550多名女子每天掰着手指,算着离家人探访的日子还有多久。她们曾因染毒一度众叛亲离,如今,浪子回头,身心饱尝脱毒痛楚的她们,却格外珍惜亲情。

国际禁毒日前夕,记者探访了福建省女子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这群言行举止各不相同的戒毒者背后,却有着极其相似的故事: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父母突逢变故……有这些特殊家庭背景的女孩,占了戒毒者总数的一大半。

【案例】解心结、替代爱 毒品错成“万灵药”

15岁前,重庆女孩小丽(化名)作为独生女,一直是父母的掌中宝;15岁那年,她突然得知自己是个“弃儿”,被养父母在路边“拾”回家抚养至今。但小丽并未感谢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心中反而升起了怨恨,认为养父母说的话都是欺骗自己。自此,小丽开始逃学,最终辍学,并被送到泉州石狮打工,她与养父母的联系也渐渐减少,生母重病临终前想见她一面,也被她拒绝。但小丽仍因生母去世的消息而几近崩溃,在一次与养母争吵后,小丽选择用毒品来解开自己的“心结”。

18岁的三明女孩小柳,不久前刚在戒毒所完成成年礼,她最初吸毒时只有14岁。那年,她的父亲因车祸去世,她成了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为维持生计而忽略了小柳的情绪。小柳认为“没了爸爸,妈妈也不管我了”,自此开始流连网吧,最终在损友怂恿下,将毒品当成了化解悲伤的“良药”,甚至以为吸毒后可以“看见”父亲。

女孩小倩出生不到8个月,便成了留守儿童。家中经济好转后,小倩上初中时,被父母从农村带回城里,“新生活”让她无所适从,更觉得父母的爱是“束缚”的,在她需要抚慰的时候,所谓的“朋友”将毒品带进了她的生活。

【说法】心理脱毒亲情帮教最佳

“现实生活中缺乏关爱、缺乏存在感,是大部分吸毒者走上这条路的原因。”戒毒所民警说,对于吸毒者呈低龄化趋势,父母之爱的缺失,似乎成了将她们“逼”上毒路的罪魁祸首。

民警说,今年入所的戒毒者比去年多了一倍多,年龄也越来越小。很多年龄偏小的吸毒者,觉得自己被家人“冷落”。“其实有很多特殊家庭,不是父母不爱,而是忽略或者不知道怎么正确地表达爱。不过,也确实有一些女孩,是因被家人放弃而染毒的。”

为让这些戒毒者更好地完成“心理脱毒”,今年戒毒所民警几次破例,母亲节、成人礼,都让一些戒毒者亲人进入戒毒所,与她们面对面交流。“其实,亲情是最好的教育,让这些戒毒人员直面父爱母爱,会更主动地在心理上戒毒。当这些戒毒者重回社会,亲人也将是她们最大的支撑。”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