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9版:城事/家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熊孩子持枪闹小区 惊得居民报警
看最美家庭 体会何为“教子有方”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6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最美家庭 体会何为“教子有方”

汪如全全家福(受访者提供)
 

N海都记者 陈钟兰 毛朝青

海都讯 从孩子身上,可窥其家庭教育是否妥当,而孩子是否成才成器,又和家庭幸福与否有着一定的关系。本期所推荐的两个“最美家庭”,培养出的小孩,不是北大博士后,就是清华高材生。在与这两个家庭的交流中,记者体会到了什么是“教子有方”。

汪如全:孩子像幼苗 小时扶正大时不歪

“爸爸,您是我永远的老师,您的一言一行,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亲节这天,厦门湖里社区党政助理员汪如全听着儿子在电话里道出这句文绉绉的话,多少有点不好意思。

51岁的汪如全老家在安徽省东至县的山区农村,16年前迫于生计,和爱人来到厦门打工,两人育有一子一女。儿子汪志威本科毕业后,2007年考入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硕博连读,2013年被公派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现如今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而女儿汪园芳也即将硕士毕业。

“教育孩子,关键在于小时候。”汪如全说,夫妻俩到厦门打工后,孩子留在老家,而他们的学习一直还能保持名列前茅,这全依靠孩子小时给他们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

汪如全说,孩子三四岁时,村里没有幼儿园,于是他就自己买了一个小黑板,每天晚上8点开始,靠着自己半桶水的高中文化,教他们读书识字。上小学后,孩子的作业、试卷,甚至连笔记,他也要检查。

小学的课业,汪如全还能看出个对错,但初中的课程就难为他了。“那些物理化学符号,我一个也看不懂,但不懂也得装懂。”汪如全说,每天孩子把作业、试卷给他时,他都会仔细看一遍,还会有模有样地做点评。“我这么做,是要督促他们养成认真的习惯和态度。”这种做法,一坚持就是十几年。

汪如全说,靠着孩子们小时养成的习惯,所以后来即便夫妻俩没有陪在孩子左右,两个孩子的学习也从不需要他们操心,“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刚种下那会,把他扶正了,后面也就不容易长歪了。”

王国敏:5小时学习+1小时锻炼>7

在福建航空装备维修中心,王国敏和林梅莺的家庭让人们夸赞不已,因为他们培育了一个优秀的儿子。

他们的儿子王晨,2004年考上清华大学,2008年保送本校硕博连读,曾获清华大学一等奖学金等诸多奖项。如今,王晨在中国兵器第203研究所担任五个科研项目的主任设计师,突破了惯性导航方面的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

说起对儿子的教育,王国敏和林梅莺夫妻有一套自己的“5+1>7”的理念,那就是每天让孩子学习5小时,其间必须穿插1个小时的体育锻炼,让儿子在乐中学,学中体会乐,“这样学习所达到的效果,远远要比连续学习7个小时要好得多,我们儿子就是这一理念的成功试验品。”

而为了实现这一个小时的锻炼,林梅莺说家里几乎成了儿子的体育场。餐桌、茶几随时都可能会被儿子临时“征用”,当作乒乓球桌;门框上的横梁,会成为儿子做引起向上的横杠;玻璃碎了的窗框,会成为儿子打篮球的投篮筐……儿子学习累了,或者临时兴起想打乒乓球时,就会拉出餐桌,而做父母的如果有时间,也自然会当他的陪练。

夫妻俩回忆,在儿子考上清华前,家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景,那就是一个青春活力的小伙,两手抓着门框上的横梁,一边做着引起向上,一边嘴里则不忘背英语单词或诗词歌赋。

王国敏夫妇俩说,对儿子的教育,之所以会有这个“5+1>7”的理念,也是根据儿子爱好体育的特点而量身定做,“与其逼着孩子学习,还不如根据他的兴趣,让他自由发挥,引导他把学习融入到乐趣中!”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