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关注理由 在莆田不少地方,十分盛行“二重葬”。即遗体火化后,死者家属把本该安放在陵园中的骨灰取回,私自安葬在山上,因此近年来挖山建坟变得“红红火火”,其中还不乏“豪华墓”、“活人墓”。这些墓占地大、耗资高,在青山绿水间显得非常扎眼。
昨日,市民林先生向本报记者反映,荔城区新度镇红山水库周边、沟头村毁林建坟现象十分严重,数十座新坟在道路一侧依次摆开,而政府出资建设的乡镇骨灰堂则荒废一旁。
莆田市民政局殡葬监察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红山水库建坟的情况他们已得知,并曾于6月19日联合新度镇政府到现场调查,下发整改通知书。不过,民政部门没有执法权,这种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现场 水库沿线密密麻麻全是墓
莆田市红山水库位于荔城区新度镇下坂村,距离市区约5公里,为莆田一级水资源保护区,水库中的水主要是供给黄石镇和新度镇使用。但在环水库公路一侧却建起了密密麻麻的新坟。
昨日,记者驱车来到红山水库,沿途看到不少花岗石随意摆放在路边,新修建的坟墓占据了大半个山腰。林先生告诉记者,这些花岗石都是用来建坟墓的,短时间内,山上就建起了一座座坟墓,且不断向深山处蔓延。
记者看到,这里最大的一座墓占地近100平方米,周围大片林地被破坏,形成一个巨大的墓坑,旁边还有数十座正在修建或已建成的墓地。据下坂村一村民介绍,建墓的人来自全市各个地方,有的还是“活人墓”。该村民说,墓碑上名字描颜色的就是已安葬的,名字无色的则是空墓。为何允许在此修墓,村民则都不愿说。
调查墓主人不是当地村民公共骨灰堂荒废
记者继续沿着水库公路查访,发现越往山里,造墓现象越严重,且这些坟墓的主人并不是下坂村的村民。记者在一处墓地集中区看到,墓碑上刻着“黄石”、“北高”等地。村民说,这里已经成了“新陵园”,近两年来,很多
人都在此修坟建墓。
当记者问及村里是否有建公共陵园或者骨灰堂时,村民称村里有一座2006年建的公共骨灰堂,并带着记者来到骨灰堂门口。记者注意到,骨灰堂周边杂草丛生,门窗都已损坏。“骨灰堂是政府投资建的,但建成后就没有人来负责管理,最后楼堂的玻璃都被人偷了,没人敢把家人的骨灰安放在这里。”一位村民说。
那么,为何市民不把骨灰安放在陵园内?“入土为安的观念根深蒂固!”村民不禁感叹。据悉,在陵园安放骨灰,每平方米的费用在1万元左右,在山上自建坟墓,每平方米含材料费,大约在8000元左右,两者相差无几,但老观念导致很多村民都希望在山上自建坟墓,“墓更大更气派”。
探因 骨灰堂缺乏管理使用率低
除了红山水库外,荔城区沟头村内,修墓之风也盛。那么,为何私建坟墓屡禁不止? 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以前,莆田每年火葬人数约有1.2万至1.3万人(不含仙游县),而火葬
除了红山水库外,荔城区沟头村内,修墓之风也盛。那么,为何私建坟墓屡禁不止?
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2013年以前,莆田每年火葬人数约有1.2万至1.3万人(不含仙游县),而火葬场的骨灰盒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管控,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骨灰盒被正规埋葬在陵园内。此外,目前莆田全市约有200到300个公共骨灰堂,但大部分都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有的甚至荒废了。“像红山水库附近的那座骨灰堂,就是因为无人管理导致荒废,村民不愿意将亲人的骨灰安放在那里。”该知情人士说,由于骨灰堂缺乏管理,导致很多市民开始盲目跟风,修建新坟墓。
记者获悉,莆田市从2005年开始,在每个村镇建设公益性的骨灰堂,每座由市财政补贴1万元,区财政配套补贴2万至4万元,截至去年一共建设了517座公益性骨灰堂和公墓,但是真正投入使用的不到三分之一。
措施民政无权执法需多部门联合
一名殡葬从业者向记者透露,骨灰盒从火葬场出来时,无需相关证件,亲属可以随时拿走。该说法也得到了莆田市民政局殡葬监察管理处工作人员的承认。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按照《福建省殡葬管理办法》,骨灰盒应该安放在陵园或者骨灰堂里,但因风俗问题,很多市民宁可耗费巨资,也要修坟建墓,将骨灰盒放在自建的坟墓中。民政部门接到乱建坟墓的举报后,都有派人到现场调查,并下发整改通知书。
“红山水库沿线的坟墓大部分是去年新建的,因为去年是闰年,在莆田有个说法,就是闰年建坟比较好,主要是讲究风水。”该工作人员说,他们在调查后,要求新度镇政府落实整改情况。不过自建的坟墓,村民基本不可能自行拆除,但民政部门又没有强拆的权力,整治效果并不好。
记者从新度镇政府获悉,2013年至2014年,镇政府先后5次对全镇各个区域乱建坟墓的情况进行整治,逾期不改的进行强拆,但仍然无法遏制私建坟墓的现象。莆田市民政局殡葬监察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若要彻底遏制这种情况,最好能由区政府牵头,民政、林业、土地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对乱建坟墓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