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文 关铭荣/图 实习生 饶芳婷
海都讯 64岁的福州依伯杨文海是一个“老兵”,年轻时曾在黑龙江当过6年空军。从1984年开始,他着手收藏解放初期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军人证件及军属证明书,至今已经有300多件。昨天,在福州仓山的一个小区里,他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一部分藏品。
走进杨文海的家里,可以看到“家庭红色收藏馆”的牌匾,这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徽章收藏委员会颁发给他的。杨文海的藏品有军官证、士兵证、兵役证、军人家属证明书、革命军人家庭证明书等等。
杨文海说,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人们才有身份证,此前,要想证明自己的身份,就要出示单位的工作证。军官证或者士兵证,那是含金量最高的证件。杨文海回忆说,当年,如果有军人因为紧急情况,要向老百姓借什么东西,把军官证或者士兵证递到对方手中,对方绝对不会有半点迟疑。而在社会上如果发生一些纠纷和矛盾,在场的解放军,往往会被群众当作“主心骨”,都希望他来主持公道。而当年,一些贫困的军属还把军人家属证明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大门上贴上“光荣军属”,在乡亲们面前是特别自豪的事。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杨文海告诉记者,一家人成为军属,当地的基层政府会给予照顾,春种时会安排人来插秧,秋收时会安排人来割稻,春节时还会上门慰问。一张张或者泛黄或者褪色的证明书,体现了军民鱼水情。
感谢杨先生提供线索,奖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