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晋/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当时年轻的莆田男女谈恋爱,多半会选择去电影院。从少年的梦到青年的爱,老电影院重重的帷幕拉开,是光阴留下轻轻的恋。坐落于荔城区梅园东路与北大街交叉口的观桥影剧院,只有16年的历史,但作为观桥一带文化娱乐的代表,伴随了一代莆田人的成长。
观桥是城区最热闹的地方之一,也是很多年轻男女约会、逛集市的必选之地,影剧院的出现,让青年男女又多了一个有欢声笑语的地方。观桥影剧院悄悄地立起,又悄悄地离开大众的视线,但它留下的电影文化,仍可在全市各个乡镇中找到。
一张电影票,可看两部电影
提起观桥影剧院,也许年轻一代的莆田人并不清楚它的位置和过去。但对于老一代人,这里可是当时最实惠、最有创新的影剧院。
昨日,记者来到荔城区梅园东路与北大街交叉口处,这里就是莆田人所称呼的“观桥”,交叉口处的大树,一直是观桥的代表。不过,在1998年之前,观桥影剧院曾是这一带的标志性建筑。
观桥影剧院始建于1980年7月,1982年10月投用,共有两层,楼上有704个座位,楼下有352个座位,是当时唯一一个在经营上采取晚场两片联映的影剧院,市民只要买一张电影票,就可以看两场电影,而且还可以随到随看。“观桥影剧院和西湖影院并驾齐驱,因为观桥影院可以同时看到两场电影,也吸引了很多的年轻男女。”莆田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副总经理李福生告诉记者,随着中国电影脚步的复苏,众多优秀国产影片在观桥影剧院上映,人们争相观看,一饱眼福。影剧院门庭若市,时常出现提早数小时排长队购票的现象。
当了2年美工,画了近百幅海报
为了突出影剧院的特色,观桥影剧院在电影宣传上下足了功夫。1986年,观桥影剧院率先在全市开辟了宣传画廊,只要有新片上映,画廊内就会提前挂出电影海报。“当时的海报都是我画的,完全手绘。”李福生说,1985年,29岁的他,退伍来到观桥影院,当起了美工,专门负责新电影的海报绘画工作。
李福生说,他在观桥影剧院当了2年美工,画了近100幅的电影海报,在新电影上映前,这些海报就必须挂出来。到开始售票当天,电影院门口人山人海,买票的市民排起长队。
市民徐大伯说,他6岁时,他家搬到了观桥电影院附近居住。“一住就是60年,还记得过去,一张电影票可以看两场电影,要看什么,直接从海报上选。”徐大伯说,当时,每隔一个月,就会有新的海报挂出,总能吸引路人驻足观看。
因城市改造,影剧院被拆除
作为最具有创新的影剧院,观桥影剧院在经营期间,不仅设立了宣传画廊,还配有电影评论专栏,并承接各种类型文艺演出。
但观桥影剧院曾经的辉煌随着市场格局的变化,终于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1998年12月,观桥影剧院因城市改造被拆除,原址建起了居民楼。好在,观桥影剧院的电影放映工作从未停止。“1998年到2008年之间,观桥影剧院在旧址附近租用了一个场所办公,继续放映电影。”李福生说。
2008年,该影剧院组建了三个流动数字放映队,成为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主体,深入城厢区华亭、常太、灵川、东海102个行政村,全面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李福生说,这些电影放映队至今还穿梭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把一场场公益的优秀国产影片放映送到广大农民中。小影院,大作为,受到城乡百姓的好评。
感谢李福生提供老照片,奖励80元
征集令
扒一扒老影剧院,总能挖出不少故事。晒一晒老照片,也会勾起许多人对影剧院的回忆。今日,海都报向莆田市民征集有关老影剧院的照片和故事,如果有收藏影剧院的照片,了解影剧院的历史发展,或者是旧时影剧院的播发流程,都可以拨打海都报新闻热线95060告诉我们,被采纳的线索,我们还会给予一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