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臻 侯希辰/文 黄启鹏/图
海都讯 11年前,3岁的小波被歹徒从云南家中抢走,流落到福建被收养。近日在三明沙县与生母相认后,14岁的小波想和养母去浙江陪陪生母,最终决定跟哪个家庭生活,而此行的路费、生活费,成为两个贫寒家庭担忧的事(详见本报7月24日A06版报道)。
小波的遭遇,牵动着许多人的心,点滴爱心汇集到海都红十字公益金,最终为小波筹到5000元善款。前天,小波和养母、爷爷从三明沙县高砂镇出发,前往浙江台州市三门县花桥镇。海都记者一路随行,开启这段跨越11年的寻亲之旅。
一场等了11年的旅程
“不要停车休息,她们已经等了11年”
前天一早,三明沙县高砂镇,小波的养母林土姬和爷爷,到山上采摘梨子,小心翼翼地装满了一纸箱,“买不起什么贵重的礼物,水果都是自己种的,想带给孩子生母一家尝一尝。”
林土姬说,这些天都没睡好,每晚都在想小波的去留,在想怎么和孩子的生母见面,“接到你们的电话,说路费有了,心里别提有多激动,恨不得马上动身去浙江。”而比起上次相见,小波这次要开朗许多,脸上偶尔会露出笑容,“能去妈妈那里看看,当然高兴。”
收拾好后,高砂镇小洋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李思友特地开着自己的车,送小波和养母、爷爷前往浙江,“同在一个村,看着孩子长大,我们都希望他能有一个好的归宿。”从村道到县道,再上高速路。一路上,头一回出远门的小波望着车窗外的风景,眼神里有期望也有担忧。而林土姬晕车晕得厉害,可她不让停车休息,说不想耽误到孩子生母家的时间,“她们已经等了11年”。
前天傍晚,这家人赶到浙江台州市,小波的一个亲姐姐早在那里等候。“6月我们到沙县,和弟弟就呆了一会儿,这次总算把他给等回来了。”拉着小波的手,姐姐许久不肯放手。一夜无眠,昨天上午10点,从台州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终于来到了距离沙县千里的三门县花桥镇。
两母亲各有各的悲伤
“如果小波走了,我的家就不成家了”
花桥镇东岙村的白天特别安静,彻夜未眠的张玉金,早早地站在门前等儿子归来。直到一道浅色身影出现在村道的尽头,张玉金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再次看到张玉金,小波则有些沉默,站在林土姬身边一声不吭。
看到小波的异样,林土姬开始说话圆场。两家人围着一张木桌,说起话来。不经意间,话题被带到了小波去向问题上。这时,两位母亲都沉默了。送小波前来的李思友,则将小波带出屋外,将空间留给两位母亲。
“我希望小波能先在我们那读书。”林土姬说,他们希望小波能留在沙县。对于小波养母的想法,张玉金并没有马上回复,她低着头,盯着手中的水杯沉默了许久。“如果小波的爸爸还在,这事我们是没得谈的,小波必须跟着我们。”张玉金说,2004年2月21日晚发生的一切始终回荡在她的脑海里。
“那晚,小波在他外婆房间睡觉,而我在哄小儿子。”张玉金说,为了保护小波,母亲头部、脸部、肩部均被砍伤,但还是紧紧地拽住小波不放,当母亲晕倒时,小波被抢走了。而她为了追回被抢的孩子,光着脚丫独自追去,命都不要了。11年的时光如同一部影像,在张玉金脑海中回放:为了寻找儿子,一家人背井离乡,而前夫更是死在了寻子路上。她说,如果不是还有两个女儿,她肯定活不下去了。
林土姬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张玉金的故事,她的眼眶跟张玉金一样,红了起来,眼泪不停地从眼眶中冲出。“这11年来,我们真心地对待小波。”林土姬说,这些年来,她只当小波是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把小波当亲生儿子来疼,“如果小波走了,我的家就不成家了”。
旧照片勾起两家情谊
“一切就让小波自己决定,现在就让小波两边跑跑”
14岁的小波牵系着两个家庭,对于亲生父母而言,血缘关系不可割舍;对于养父母而言,养育亲情难以离弃。两位母亲并排坐在椅子上,抹着眼泪沉默着,而小波的两个姐姐则躲到屋内,偷偷地抹起眼泪。这时张玉金站了起来,拿出一张小波和弟弟儿时的合照,虽然照片上的小波非常模糊,但林土姬一下子认出了小波。
“我第一次见到小波时,他就是这个样子。”林土姬说。两个母亲围着一张照片聊了起来,两人一下子亲密起来。
“无论怎样,小波是最重要的。”林土姬说,她希望小波能健康成长。对于林土姬的说法,张玉金是赞成的。“其实,我并没要求小波一定要在我这边。”张玉金说,一切就让小波自己决定,现在小波还小,就让他两边跑跑。“如果小波想呆我这,我就在家里给他搭张床。”张玉金说,暑假小波也可以来她这玩,小波有两个家,两个妈妈,她们都爱他。此时,站在门外偷听的小波,似乎也松了一口气,推开门,走进屋内,坐在张玉金和林土姬中间。
眼看午饭时间就要到了,张玉金赶忙站起来,张罗一家人的午餐,而忙碌惯了的林土姬也没闲着,站在一旁帮忙。两位妈妈,一个洗菜,一个炸鱼,很快,一桌子的菜,就做好了。开心的张玉金还特地叫来夫家亲戚,一起吃这顿团圆饭。
九道烧制好的菜肴,被摆放在桌子中央,一张木质的大圆桌前,两家人以小波为中心,挨个坐着,他们谈着过去,说着可以预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