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海都人的不眠之夜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都人的不眠之夜

八日下午记,者陈琨(左三)冒着大风大雨在,福清东壁岛了解被困船员的情况
九日凌晨,记者毛朝青在华林路涉水采访
采访车车窗被卡,大家只能淋雨前去采访
8日晚, 记者廖庆升整夜在报社待命
海都热线95060值班人员24小时坚守岗位
 

N海都记者 侯希辰 汤先增 林新榕/文 肖春道 毛朝青/图

海都讯 狂风肆虐,暴雨如注,台风夜,更是媒体人的不眠夜。穿越狂风暴雨,我们在风雨中坚守岗位,与福州这座城市守望相助。

8月7日,当“苏迪罗”在卫星云图上划出走向福建的线路时,每位海都人的心里,都拉响了警报。报社领导提前部署,严阵以待,各部门主任24小时待命,所有记者的手机日夜保持畅通,跑口记者放弃周末休假,随时关注口上台风动态。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报社投入了超三分之一的采编人员,逾百位海都人在一线密切关注台风动态,为市民报道最鲜活的台风资讯。

水淹到胸部 仍高举相机不停拍

前天上午,福州已经感受到“苏迪罗”来袭前的威力。“追风小组”立即出发,在福州街头巷尾采访。福州琴亭高架桥五四路路段,积水严重,车辆被堵。摄影记者孔瑜涉水前往现场。积水先淹过他的小腿,然后到胸部,孔瑜仍高举相机不停拍摄。等返回时,他手里拎着被路面锐物扎破的凉鞋,满腿是泥,“一阵阵发痒”。来不及清洗,他马上赶往下一个新闻现场。

风急雨大,道路上不时能见到倒下的行道树。为采访园林抢修工人,记者侯希辰和他们一起清理,不时掉落的树枝砸在背上生疼,急得工人直喊让他回车上。90后女记者夏雨晴,为得到最及时的资讯,几天守在气象台里,“来回从乌山山顶走到山脚,雨太大,滑倒好几次。”

穿过海堤上海岛 巨浪险将车打翻

风雨渐大,前天下午1点,记者陈琨、肖春道前往福清追风,“采访车上高速路后,狂风吹得车身都在摇晃,暴雨中只能看清前方五六米的情况。”到达福清市区,记者收到消息,一艘货船从平潭一路被吹到福清市龙田镇东壁岛海边,采访车马上前往现场。

“去岛上,要经过一条仅能通过一辆车的小道,而道路一侧就是海堤。”陈琨说,那时海堤边掀起了几米高的巨浪,打在车身上发出巨响,“车就像汪洋中的一艘小舟。”上了岛后,记者在海边被狂风吹得站不稳,执勤的边防民警连声说记者太勇敢了。采访完,返回福州已是当晚10点多,记者在路边找了一家小饭店,可只有米饭没有菜。吃完饭,衣服已湿透的记者赶到报社继续写稿。

昨天凌晨1点,摄影记者毛朝青接到线索,福州华林路与河边路交叉路口有市民被水困住。他拎起相机就往外冲,涉水赶到现场,拍摄到民警用橡皮艇救援的场景。不想,越涨越高的水堵住道路,毛朝青搭乘橡皮艇才脱险。

与断电断网“斗争”奋战至凌晨

前天傍晚,福州内涝严重,不少地区成了“孤岛”,但这拦不住编辑赶往报社的步伐。家住福兴路的编辑邓小燕先涉水走了一段路,再换乘公交车,接着又涉水步行,然后接着坐公交车,“几经波折,总算准时赶到报社。”

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大家都一身湿漉漉地坐在电脑面前忙碌着。海都公众公司客服中心7名座席员也涉水赶到岗位,彻夜接听市民报料。不想,报社突然停电,好不容易有了临时发电,可网络又不通。于是,记者写完一段稿件,编辑用U盘拷走,如此接力,就怕耽误了时间。没想到没过多久,再次断电断网,写好的稿子,编好的稿件又没了。“没事,等电来了重做,加油!”大家互相鼓励着。

与一次次的停电与断网“斗争着”,直到次日凌晨3点半,完成了全部工作,编辑们才松了一口气。可大家又开始发愁怎么在台风深夜回家。还有10多名因为内涝无法回家的记者,干脆在办公室里搭起了地铺。一天下来,衣服已经发臭。再过几个小时,他们又将上路采访。

风雨中背着报纸及时送达订户

天色渐亮,历经台风“磨难”的报纸出炉,而福州市区许多地方交通依然瘫痪。昨天凌晨,海都报发行员就踏上送报的“征途”。

老郑今年40多岁,是海都报铜盘发行站的一名老员工,家住三环路铁路新村。凌晨,他冒着暴雨,推着电动车走了一个小时才到发行站点。这时,他已经全身湿透,可顾不上换衣服就开始整理报纸。老郑说,推车是因为电动车电瓶不能湿,否则就没法及时把报纸送到订户手中了。

琴亭发行站的老员工老刘,负责五四北片区的送报任务。因五四北积水,昨天老刘只能背着400多份报纸,徒步一一送到订户家中,虽然有些报纸送迟了,但订户都表示理解。发行员们说,昨天是他们最辛苦的一天,但不管道路积水多深,他们都要完成一个承诺——早一刻将报纸送到每一位订户手中。

昨天,“苏迪罗”渐远,海都人还在用自己的文字与服务,参与着福州灾后救援。每次台风来袭,海都人都在坚守中度过一个个不眠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