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智
海都讯 因为历史的原因,发展“垃圾回收”业,特别是废旧塑料分解回收,这项产业在为仙游县郊尾人民创造财富的同时,也成了当地污染的源头,牛奶河、刺鼻的气味、遭受污染的地下水,成了当地居民心中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初,当地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联合多部门展开了一揽子的整治计划,严格落实河长制。昨日,记者从郊尾镇政府获悉,经过前期筹备工作和摸底调查,截至今年8月份,一共拆除了25家违规排放的废旧塑料加工厂。
废塑回收加工厂成当地污染源头
今年5月份,市民报料称郊尾镇出现了“牛奶河”。记者走访当地发现,整个郊尾镇密集地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家垃圾回收加工厂。这些加工厂分布在居民区中,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同时,记者发现不少加工厂未有相应的环保处理设施,不少污水废渣直接
就排入河道内。在采访过程中,当地村干部也坦承了污染问题。
仙游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的欧队长介绍,由于历史原因,废塑料回收加工作坊是郊尾镇的主要产业,全镇分布有180多家,镇里面的多数居民也参与其中。“废弃塑料分拣、加工、再生产等,几乎形成一个产业链。”欧队长说,这些加工作坊在分拣过程中采用粗放式加工方法,大部分没有配套污染治理设施。记者调查了解到,当地一个小废旧回收加工作坊每年的营业收入都在10万至20万元左右,最初经营者大多数为本地人,后来陆续转包给外地人。近几年,因为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大多数当地居民都希望能尽快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建立动态监察制度引导污染企业转型
郊尾镇政府宣传委员陈先生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从今年4月份就已召开整治会议,由县政府牵头,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整治工作方案。从今年7月份开始,以郊尾镇政府为主体,在公安、环保、国土等部门的配合下,对辖区内已经确认存在严重污染的废旧塑料加工厂,发出了限期停产、自行拆除设备的要求。接着,郊尾镇政府组织派出所、国土所、村建站、联防队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70多人,出动车辆4部、挖掘机1部,依法对未按照要求停止生产或已停产但设备未自行拆除的废旧塑料加工厂,采取了强制拆除措施。在连续数天强制拆除行动中,执法人员拆除违法经营的废旧塑料加工厂25家,拆除厂房占地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
同时,郊尾镇还开展了对后连溪和苍溪的清淤治污工作,在郊尾镇长安村河段清淤整治约1.2公里的溪流。部分小型污染作坊,存在重复建设的行为。郊尾镇政府表示,除了进一步清理剩余污染加工作坊的存量外,还将对废旧物资回收行业实施动态管理,建立起日常巡查和专项督查的长期管理机制,针对新出现的存在污染环境问题的废旧塑料加工厂,发现一处取缔一处。另外,积极引导现有污染企业向其他行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