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综合
3上一版
 
祥应庙记碑再现“海丝”繁华图景
公交公司用1元硬币发工资
花鱼鼓掺八乐装鬼伓使画面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15年8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鱼鼓掺八乐装鬼伓使画面
莆仙方言与莆仙戏息息相关,不少方言词语都来自戏文中
 

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海都讯 莆仙方言中含有丰富的莆仙戏词语,有的成为一般词汇,有的用来比喻日常生活,具有一般词语的广泛文化意义。它反映了人们对莆仙戏的喜爱,以及莆仙戏在当地人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相反,莆仙戏词语也丰富了莆仙方言,成为莆仙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现象。本期的乡音栏目,我们将与读者分享莆仙方言中的莆仙戏词语。

莆仙戏“起鼓”表示开演

研究莆仙方言的市民陈老师告诉记者,方言与莆仙戏息息相关。据陈老师介绍,莆仙戏演出开始时,是以三通锣鼓并放鞭炮作为标志,所以在莆仙话里,“起鼓”就表示开始。乡村里演戏时,村里的人边做事边侧耳倾听,三通鼓一响便马上赶去戏台。而因莆仙戏乐器,也产生了不少俗语。方言“花鱼鼓掺八乐”,比喻局面混杂。花鱼鼓是莆仙戏打击乐器,八乐是民间音乐,两者不同,掺和在一起难免混乱。俗语“锣再系,鼓再拍(打)”,则表示重新开始。

也有一些俗语与莆仙戏脸谱相关。“尾折画面”,指莆仙戏演到最后一出时才做脸部化妆或画脸谱,比喻事情到最后出现偏差。“装鬼伓(pī)使(不用)画面”,形容某人不用画上脸谱,也显得脸相凶恶。莆仙戏有的演员的脸谱,是在鼻梁上涂一块白色,表示反面角色或花花公子,所以“鼻空头沾鸟屎”,就用来比喻言语举动不庄重。

做戏乞人看后白一大半

莆仙戏步法复杂,旦角的步法称蹀步,有细、中、粗三种,方言俗称“旦子行脚仪”。该俗语表示古代女子走路,步法细密。而“脚仪稚(细)”,则比喻礼节往来细密,很小的细节都做到了。莆仙戏净角走挑步,有时几大步就走到舞台前方,由此产生的俗语“三步就届棚头前”,比喻直爽,开门见山。而在目连(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戏中的表演,有“三步一拜”,后来用于指虔诚的人,三步一跪拜朝山礼佛,也指走几步就歇一歇。

陈老师还与记者分享了莆仙戏中的另一类方言俗语。“土地公看客班”,意为看不懂。客班指外地的戏班子,演的是其他剧种,比如潮剧、上党梆子,本地人是看不懂的。俗语“做戏乞人看,后白(假)一大半”与“做戏的小神(疯子),看戏的无头神(傻子)”有相似意义,表达虽然人们知道戏里面有很多情节是假的,但演戏的疯疯癫癫,扮演一场又一场,看戏的傻傻的,一时忘记了现在是什么年代。

 
3上一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