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宁海桥:元朝的土特产专道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海桥:元朝的土特产专道
该桥已有近700年历史,是应莆田宁海港海外贸易的兴盛而修建
宁海桥
1961年,宁海桥被确认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古桥头护栏两端立有石狮子
 

N海都记者 陈盛钟/文 马俊杰/图

海都讯 横跨莆田木兰溪的宁海桥已有近700年历史,至今它仍是连接兴化平原南、北洋的一条交通要道。莆田文管部门专家介绍,元朝后,莆田外销的荔枝干、桂圆和山货大多要渡船经过宁海桥所在的宁海渡,宁海桥是应莆田宁海港海外贸易的兴盛而修建的,可以说,它见证了莆田海外贸易的兴盛与繁荣。

仿造泉州洛阳桥建设

宁海桥位于距莆田市区约15公里的木兰溪入海口,南北走向,桥南为南洋,桥北为北洋。在建桥之前,莆田南北洋两岸的老百姓往来都要乘渡船,十分不便。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龟山寺僧人越浦发起募捐建桥,历时二三十年才建成。

宁海桥全长225.7米,仿泉州著名的洛阳桥而建,具有宋代石桥梁的建筑风格。记者在现场看到,宁海桥共有船形石墩14座,分水15门,船形桥墩下粗上收,两头分水尖取内凹形,上下两头宽,中间略为收身,以规整条石横直相错垒砌而成。而在墩上南北架梁处还砌了三层悬臂,层层托出,以减少石梁的实际跨度。值得一提的是,每条石条上都刻有捐建者的姓名和捐资数额,字迹至今清晰可见。

荔城区文管部门专家介绍,宁海桥所在位置溪海汇流,水阔流激,工程十分艰巨。当初发起人越浦禅师先运来大石块投于水下,筑成一座水下大堤,再在堤上种牡蛎,经生长繁殖,连成一片来胶固桥墩,将石桥粘成整体,这是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大桥建成后,共经历了7次修复。1961年,宁海桥被省政府列为莆田首批省级文保单位;2013年,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港是闽中海运中心

莆田市文管办主任连金焰告诉记者,宋元时期,泉州港海外贸易十分发达,尤其是朝廷在泉州设立市舶司后,泉州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贸易大港。受泉州外贸带动,莆田对外经济也发展迅速。宋时,莆田的外贸中心在白湖港。宋末抗元,白湖遭到破坏,逐渐衰弱,海运中心移向木兰溪下游的宁海港。莆田各地的桂圆、茶叶、竹编,仙游的红糖、砂糖和漆器等商品均汇集宁海港南边的黄石。宁海港每日进出船近百艘,黄石街市商铺数百家,逐渐成为闽中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集市。运载北洋的荔枝干、桂圆和山货都要渡船经过宁海渡,费时费力,又不安全,人们迫切希望在宁海渡建一座桥梁,来沟通南北洋两个商业集镇的陆上交通,于是,宁海桥应运而生。

连金焰表示,莆田昔日的“海丝”古港,时至今日很多已不见踪迹,但港口有关的文物还不少,宁海桥就是其中一处。宁海桥的修建,越浦禅师首倡之功不可磨灭,莆商民热心捐建、官府大力支持,则是宁海桥得以建成的保证。发达的海外贸易使商民与政府对筑桥有心亦有力,而桥梁的建成又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宁海桥是莆田作为“海丝”城市的重要文物证明。

记者了解到,1983年,当地交通部门利用宁海桥的桥墩基础,在旧桥上建设了新桥,成为一座“双层桥”,成为涵黄公路的要塞。不过,此举也对古桥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导致桥墩下沉。为了挽救宁海桥,同时,拓宽涵黄公路,莆田市又在宁海桥下游新建了一座大桥缓解交通压力,该桥有望在年内建成通车。此外,省财政厅还下拨56万元保护补助资金,专项用于“国保”宁海桥的保护规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