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贽超
海都讯 1884年中法战争后,为加强海防,台湾从福建省析出、升格设立台湾省。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7年苦心经营台湾,开煤矿,办电讯,发展航运,促进贸易,台湾成了当时中国现代化最进步的省份之一。
1894—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双方海军主力决战,以北洋舰队覆灭为终,史称“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之初,保台抗日的情绪就在闽台两地弥漫开来。闽浙总督谭钟麟多次派遣将领赴台布防,直到条约签订之前,还从福建调拨30万毛瑟弹运往台湾。条约签署之后,将领刘永福带领台湾人民奋战抗日,另一边福建人民还在筹银募捐、秘密运送枪支。数封往来信文档案,都将在省档案馆“海峡壮歌——福建省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史实展”中,首次面世。
互帮互助 闽台休戚相关
1894年,甲午海战开始。日本开战意在朝鲜及中国台湾,并想以此为跳板入侵中国,实行所谓的“大陆政策”。1894年7月24日,闽浙总督谭钟麟发信函,派福建水师提督杨岐珍带兵赴台布防;1894年8月27日台湾方面致电文回复,杨岐珍、刘永福已带兵抵达台湾。这两封信件是首次向社会公开展示。
原本是天地会黑旗军将领的刘永福(1837年—1917年),中法战争中被清政府收编。8月刘永福率黑旗军赴台北,后又奉命驻守台南,将黑旗军扩充至八营,决心为保卫台湾血战到底。
杨岐珍、刘永福赴台布防时,从福建随带了百余万枪弹,之后福建还陆续调拨枪弹支援台湾抗日。一份谭钟麟于1895年4月3日发至台湾的电文中写道:“台缺枪弹,闽存亦无多。”“现复拨毛瑟弹三十万运台部。”闽台互帮互助至此,休戚相关、生死与共。
然而,无论前线闽台人民如何奋勇抗敌,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还是签订了。消息传来,福州将军庆裕致电清政府,信文中疾呼“割台断不可为”。曾任台湾首任巡抚的刘铭传(1836年—1896年),得知自己花尽心力建设的台湾省竟被割让给日本,忧思郁结,口吐鲜血,不久辞世。
两道圣旨 密送军饷枪支
1895年5月,两封电文发往张之洞(1837—1909年),是清政府密令张之洞设法筹银50万两、运送枪支一万支送往台湾,电文写道:“惟合约已定,此时运军械务宜慎密。”这两份电文也是首次在展览中公开,可窥当时清廷内部,对割台也是纷争不断。
张之洞是当时极力反对割台的代表。条约签署后,他鼓励时任台湾巡抚的唐景崧等人积极抗台;然而唐景崧等在接到内渡大陆的圣旨后匆忙逃回,只留刘永福在台抗日。
为迫使台湾人民投降,日军主力近卫师团于5月27日从冲绳出发,分兵两路进攻台湾。刘永福表示“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仓促,不命倭得”。6月28日,台南地方绅民推举刘永福领导抗日斗争。
黑旗军与义军在前线英勇抗敌,后方也在积极募捐援台款项;而此时的清政府却因合约已签、畏惧日本,对刘永福不予救济,反将募捐援台款项扣留、断绝福建对台增援。刘永福向张之洞求援,张也不敢帮助。
“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最终,刘永福战败。1895年10月28日,台湾全境被日军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