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龙海
8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中间价将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
我省多位受访的银行相关人士认为,今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趋势将更加明显,汇率的可预测性大大下降,进出口企业做好汇率风险管理变得更加重要。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目前我省使用外汇避险工具的企业仍较少,占比明显低于广东、江苏和浙江。“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加大,进出口企业除了关注自身经营之外,还应该在规避汇率风险上采取更多的措施,以防范风险。”建行福建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蔡海防说。
银行相关人士告诉你 加强汇率管理有多重要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称:“为增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央行此次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方式的调整,被市场普遍认为是自2005年7月21日“第一次汇改”、2010年6月19日“二次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一次重大变革,故此也被广泛称为“新汇改”。
“新汇改”推出后的8月11日至8月13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从10日的6.1162调整至6.4010,幅度为4.65%,在岸银行间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由6.2097至6.3989,贬值3.05%,离岸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由6.2147至6.4638,贬值4%。此后人民币中间价结束三连跌暂时企稳。
农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士认为,“新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为透明、市场化程度将显著提高,但同时人民币汇率弹性也将增强,汇率双向波动的趋势将更为明显,与各类国际金融市场价格变动之间的联系将更为紧密,换句话说,汇率的走势将更加难以预测,而这也将直接地增加进出口企业管理汇率风险的难度。
“面对新的市场特点,企业应主动适应变化,树立科学的保值理念,从成本汇率出发,用好保值工具,客观评判保值效果,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中国银行福建省分行金融市场部吴洲榕说。以进口企业为例,主要付款通常发生在预付款后一段时间,等几个月后收到进口商品再进行购汇付款,汇率就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如果事先不采用金融工具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则付款所需人民币将随币值变化产生波动,如遇贬值,将额外增加企业成本支出。
对出口企业而言,如何有效地规避汇率波动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央行未来的汇率政策仍以维稳为主,依靠汇率贬值来获得整体性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经济全面上涨、企业经营状况大幅改善的想法,显然并不现实。”上述农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士说。
外汇避险工具早知道 进行汇率管理更自如
目前银行推出了哪些外汇避险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特色,不同的避险工具要如何使用?记者就以上问题走访了我省相关银行。据了解,目前我省包括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均推出了外汇避险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有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
在各类外汇避险工具中,目前我省企业选择最多的是远期结售汇业务。远期结售汇业务的优势是结构简单,便于企业核算成本、计算合约损益,同时签约时无需成本,可根据企业外汇资金收付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约金额、期限。签订远期合约后,企业未来收付外汇头寸所面临的汇率风险将被完全锁定。就目前外汇远期产品的价格水平而言,远期结售汇业务较适宜出口型企业用于锁定未来收入外汇的汇率。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加强汇率管理,银行对远期结售汇业务进行了升级,比如工行推出了掉期结售汇业务,它能够根据企业不同时点资金流动情况,规避远期汇率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相较传统的保值工具“远期结售汇”,“人民币期权”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更适应当前双向波动的市场特点。企业通过买入人民币期权,付出一笔期权费,可以在未来的汇率上拥有一个主动的选择权。若到期时,即期汇率差于约定汇率,企业可以使用约定汇率;若到期时,即期汇率优于约定汇率,则企业可以选择放弃该期权,使用更优的即期汇率。人民币期权可以依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制执行价格等要素,因此具有更广泛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货币互换是另一类可用于管理汇率风险的衍生工具,企业可与银行约定在合约期初和期末按照同样的汇率买入和卖出外汇,并在合约期内按照约定的利率标的互相交换利息。互换类产品在锁定汇率的同时,还能管理企业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在互换合约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灵活地指定利率标的(如人民币Shibor、Repo、基准利率等浮动参考标的),还可以规定本金和利息现金流交换的形式和时间,以匹配企业经营中的实际现金流。“由于货币互换合约一般期限较长,它更适用于有跨国投资需求的企业。”农行福建省分行相关人士说。
□案例解析
各有特色的外汇避险工具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外汇避险工具的特色,建行福建省分行国际业务部业务经理蔡海防提供了两个具体的案例。
先看第一个外汇避险工具——远期结售汇。
A公司为出口商,与国外进口商约定采用TT(电汇)的方式进行结算,发货后一个月收汇,合同金额为1亿美元,资金将在一个月后汇入。为避免汇率风险,锁定成本,A公司向银行申请办理一个月的远期结汇交易。假设:2015年8月15日,银行一个月远期结汇价格为6.43,交割日为一个月后即2015年9月15日,届时A公司将向银行支付1亿美元,银行向A公司支付人民币=1亿美元×6.43=6.43亿元。
换句话说,在2015年8月15日至2015年9月15日期间,无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如何波动,A公司都可以将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锁定在6.43的价位上,从而有效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第二个案例和人民币期权有关。
B客户为出口商,6个月后会收到一笔100万美元货款。为了规避6个月内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风险,他买入一笔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看跌期权,期限6个月,本金100万美元,执行汇率为6.4200。
通俗地讲,客户在支付一定期权费用后就拥有了在6个月之后以6.4200的汇率将100万美元兑换成人民币的权利。如果6个月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超过6.4200,客户可以选择不行使该权利,而是直接按照当时的实际汇率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如果6个月后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低于6.4200,则客户可以选择行使该权利,即以6.4200的价格将100万美元兑换成对应金额的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仅付出了期权费,却有效规避了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