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闽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长汀医改:办好卫生院,小病不出乡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长汀基层医改,卫生院迸发活力,留住医生和病人,九成百姓就医不出县,被评价为“全国卫生院万花纷谢,只有这里一枝独秀”,海都记者实地调查发现:
长汀医改:办好卫生院,小病不出乡

马水良医生每次去珊坑村巡医,都有100多个村民等他看病
新桥镇卫生院差异化发展医养结合
 

政府要从办医院为主转到管医院、管医疗、管人民群众健康为主,管医院也要从具体事转到管规划、管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管政策、管公平、管执法为主,把那些应当由院长管的事交给院长去管。要统筹考虑,哪些权力可以放,哪些权力不能放都要把握好。这方面长汀的经验值得借鉴。”

——2015年2月26日,省委书记尤权在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上的讲话

N海都记者 章微文/图

核心提示 医改好不好?老百姓用脚来投票。在福建闽西边陲小城——长汀,九成百姓会找熟悉的村医、会去卫生院,不出县城就能看好病。2014年,长汀县内就诊率高达九成,住院率高达八成多,初步形成“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到大医院”的就医格局。

2014年,国家卫计委专家组考察长汀基层医改后,评价“全国基层卫生院系统万花纷谢,只有这里一枝独秀”。2015年,长汀医改“一归口、三下放”的做法被写入了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中。现在,长汀县所在的龙岩市正在全市推广“长汀经验”。

看病不出县,长汀是怎么做到的?海都记者进行实地调查。

三权下放:卫生院“打鸡血”巨变

8月11日,海都记者来到长汀县新桥中心卫生院里,几栋医疗大楼气派排开,院内清泉绿树、草木茵茵,空气怡人。长汀县精神病防治院就坐落在卫生院里。

“去年我们收治了近万名精神病患者。”院长戴秋林豪气地说,今天有402名精神病患者住院,不仅有镇里的,整个长汀,甚至周边宁化、武平县等患者都送到这里。

一个镇卫生院怎么会建起精神专科医院?院长戴秋林说:都是被逼的。

新桥镇离县城很近,只有13公里,患者去县医院很便捷。镇里人口只有两三万,患者自然也少。过去,新桥中心卫生院编制的床位只有60张,还是住不满,职工只有26人,病人不多,医生积极性也不高。戴秋林直言,院长不好当。

而新医改启动后,长汀将人事权、分配权、经营权全部下放给18个乡镇卫生院。卫生院可根据业务发展需要,自行聘用人员;奖金可自行分配,体现多劳多得;在保证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上,乡镇卫生院可自主发展自己的特色专科。

要做就做“县医院不愿意干的、村医又干不了的”。戴秋林看中精神病科的路子。“三权”一到手,老戴一边盖新病房楼、一边招聘相关专业人员。短短几年,新桥卫生院就发展成全县、甚至是全龙岩市颇具实力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如今职工超过200人,去年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

三权下放,不仅院长有积极性,医生做事也有积极性。在另一个乡镇河田卫生院,王马荣医生病人最多,每月门诊量高达1500多人次,每月收入轻松过万。曾去外省开诊所的他说:“不走了。”

资源下沉:“最后一公里”不断档

8月12日,长汀馆前镇珊坑村,71岁的马永庆排了半个多小时的队,才轮到他看病。当天是医生进村的日子,100多位老人早早等在村部,等他们的老熟人——马水良医生。

“良佬(佬是当地人对人的尊称),我要的风油精带了没?”马永庆边量血压边问。马水良医生笑着说:“一早我就记在本子上了,忘不了。”

“血压120,很好!这种药,你每天吃一颗,坚持吃,半个月后,我再来量。”马医生边交代并开处方,让马永庆去拿药。高血压纳入了慢病管理,吃药,检查,马永庆不用出一分钱。

67岁的村民马友光主动跟记者介绍,村里原本有个赤脚医生,80多岁了,打针都看不见,过去大家看病要到十七八公里的镇上,坐车要5元钱,没钱加不方便,大伙儿有病一般靠忍。今年年初,镇里派了良佬来,每月来两次,若碰上什么事,还可以直接给他打电话,看病方便多了。

海都记者观察了马水良看病过程,每个村民的名字、年龄、什么毛病,他信手拈来。马水良说:“一年要来村里几十次,不要说名字,很多人家里灶头朝东朝西,我都知道。”

像“马水良流动卫生服务队”这样行走在山间田头的全科医疗服务队,长汀县共有82个,目前已覆盖全县297个村,保障百姓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不断档。

长汀县卫生局副局长邱道尊说,通过长期下乡送医,基层医生积攒了大量潜在的病患,而且跟村民混熟了,病人有事第一时间就想到他们。这种家庭医生式的服务,把病人拴在了基层。医生对服务的病人了如指掌,通过健康干预,也使百姓少生病,少生大病,百姓、医生、政府三方受益。

记者观察:激励同时监督不可缺位

中国是自愿医疗,也就是说,百姓不需要基层首诊,可自己选择到县里、省里,甚至北上广看病。外出就医麻烦不说,越是高级别的医院,看病也越贵。医改改来改去,就是想让百姓负担不重,看病少折腾,而这种理想状态必须靠“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重症到大医院”来实现。

长汀,我省经济欠发达的山区,通过多年的基层医改,2014年,该县百姓县域内门诊和住院就医率却分别达到91.2%和86.5%,基本做到看病不出县。在全国基层卫生大多凋零萎缩的对比下,这里风景独好。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农村卫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杰多日调研后,称长汀是中国农村医改的“小岗村”。

徐杰说,长汀的放权,留住了医生,也留住了病人,在搞活卫生院的同时,必须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两手抓,防止创收为导向的赢利模式会偏离基础医疗的公益性。

而这个命题,也是长汀乃至龙岩卫生部门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长汀县卫生局副局长邱道尊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一直通过卫生院内部管理,卫生院交叉检查,新农合监管平台,审计监督制度等监督管理手段,来防止过度医疗。龙岩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过去我们讲门诊量、住院量、业务收入三大指标提升,从今年开始,我们不再提业务收入,就是要挤水分,从过去求量转变到求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