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新地产
3上一版  下一版4
 
福州旅游地产开始“合伙”开发?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泰一地产项目“三易其名”
福州旅游地产开始“合伙”开发?

福州旅游地产项目将出现越来越多的合作(资料图)
 

N海都记者 刘梦宁

近日,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福州五四路王府井百货旁的颐荷亚洲概念展示厅“改头换面”,披上了碧桂园·时代城的“外衣”。

一时间疑云四起,议论纷纷——此前业界一直风传碧桂园“接手”位于永泰的颐荷亚洲项目,难道这就是碧桂园落地福州的新案名?去年5月以“朴门”养生度假概念高调入市的颐荷亚洲,为何在长达一年的时间中从市场完全“消声”?一个开发七年的旅游地产老盘“三易其名”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

事件:项目再“易名”,引疑云四起

事实上,正是这个大幅广告牌揭示了项目“易主”的蛛丝马迹——

不过,在记者的求证下,发现碧桂园·时代城乃7月2日碧桂园摘得的宗地2015-18号火车北站地块的案名,并非颐荷亚洲项目的新案名。

虽然此“名”非彼“名”,但同样的地点,不同的东家,还是暴露了项目易主端倪。果然,唐乾明月原项目掌舵人的一条微信验证了人们的猜疑:这是一条清泉城的招聘信息。也是这条信息,透露了项目已正式由颐荷亚洲更名为碧桂园清泉城。面对记者的采访,相关负责人表示,“原颐荷项目因项目重组,由碧桂园集团进行运作,项目重新调整为碧桂园清泉城系列养生度假别墅”。相对于颐荷负责人的大方承认,碧桂园方面则略显保留,有关人士一再以公告尚未正式发布作为“缓兵之计”。

不过记者发现,颐荷亚洲项目的“身世”并非这么简单。在很多人眼中,这已经是项目的第二次易名,它的前身应该是福州最早打出旅游地产概念、始于2009年的唐乾明月项目。

“在我们公司内部,的确是把颐荷亚洲地块称为唐乾明月二期。”唐乾明月原项目掌舵人透露,2008年他拿下了430亩旅游用地。不过,在政府回收重新招拍挂后,换成300余亩的房地产开发用地。这其中119.75亩进行了唐乾明月项目的开发,余下的183亩地块,在一轮股东调整之后,新股东觉得老案名不足以完全体现养生度假概念,所以以颐荷亚洲的新案名包装入市。

曾高调入市,但难破寒冬选择噤声

说起颐荷亚洲项目的入市,很多人还印象深刻。

“大概是在去年5月份,五四路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彩色的神秘建筑物,从外观上看像一个集装箱,里面总有奇怪的装置搬进搬出,也时常有穿着朴素的老师在讲课。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新开了一家泰国菜馆,后来才得知这不是餐厅,也不是艺术馆,而是一个旅游地产项目的营销中心。”业内人士林先生透露,当时这个位于永泰的微度假社区颐荷亚洲还高调打出了“朴门”概念。虽然项目营销对朴门的具体所指语焉不详,但其抛出的有机养生、自给自足、返璞归真的养生住宅理念仍给业界眼前一亮的感觉。

然而好景不长,项目仅在那次高调亮相之后,陷入了长久的“沉寂”——既没有正式集中开盘,也没有释放出市场声音。到底这个183亩的旅游度假项目身上发生了什么?

对此记者进行了多方求证。据颐荷亚洲营销人士透露,当时他们选择“消声”是由市场主导的,更多的是寻求保暖度寒冬。“去年可以说是政策年,在频出的楼市调整政策中,旅游地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冲击力远比刚需住宅大得多,在市场复苏时旅游地产的复苏却又比刚需项目慢得多。因此,在投资客退场、政策优势全无、购房者愈发理性的背景下,就算再好的概念,也难有市场支撑,所以我们选择了噤声,不做过多的宣传推广和营销动作。”

动作:土地+大牌资金尝试合伙开发

项目逐步边缘化,销售遇困境,后续难为——颐荷亚洲遇到的难题并非个例,围绕福州城的贵安、永泰、闽侯等多个旅游地产项目,都在遭遇,噤声保暖过冬者有之,在困难面前折戟沉沙者亦有不少。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尝试新生。“面对企业经营的困难,今年春节的时候,我们的股东就开始私下向有意进驻福州的大品牌开发商抛出橄榄枝,希望逐步通过和大品牌合作找到项目更好的去处,和多个大品牌如恒大等都有过接洽。”唐乾明月原项目掌舵人告诉记者,最终在6月初,他们和碧桂园签下了小股操盘的合作协议。

这意味着,今后项目仍由原颐荷亚洲的股东占大头,碧桂园占有较少股权。然而在合作开发时,占有较少股权的一方即碧桂园掌控项目。由碧桂园团队操盘,使用碧桂园品牌和产品体系,共享碧桂园的信用资源和采购资源。

对于颐荷亚洲的这次尝试,业内人士郑景枫认为,“这是一拍即合”。他说,“在传统招拍挂方式拿地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高的当前,有不少开发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二级市场。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战略转移或者资金压力大等原因转让地块,也给寻地的房企提供了机会。”

观点:合伙开发难说不是一条囧途

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大品牌开发商与手持土地入场券的本土企业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进行的“勾搭”入伙是一件多赢的事情——

一方面,为陷入市场和资金困局的小型开发企业注入了资金弹药及操盘活力,因为无论是后续产品设计研发、定位还是管理,都将引入大品牌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已进入福建区域多年却长期未有项目落地的大型房企,也以低成本小投入获得了一票难求的“福州入场券”;再者,对于已经购买项目的购房者而言,尽管所获得的产品不会发生变化,但整体项目在大品牌带动下配套完善管理升级的可能性也令他们颇为期待。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合作开发或许是一条囧途。

有业内人士认为,“项目的原操盘人对项目开发或有自己的主张,但最终不得不让位于不断复制的生产流水线。所以,合伙开发过程中,合作双方会一直在要规模还是要利润、要产品至上还是速度制胜等问题上发生分歧。”

“小股操盘,本来就是个新鲜的做法。在合作双方等股或大股东操盘时,一切都好说,但反过来小股东操盘就可能有一些局限。怎么设计,既让合作对象觉得风险可控,又不影响操盘方的运营效率,这个比较难以权衡。而且这很考验操盘开发商的内部管理能力,因为他们要向外输出更多管理团队,在人才和团队培养上,都是个不小的挑战。”常青藤营销副总梁恺表示,而对于业主而言,期待大品牌入驻后能获得更好的配套和服务也仍是一条漫漫长路,有待时间验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