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血色川石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血色川石岛
它见证了日军的残暴杀戮,也见证了8·15受降日的历史时刻
川石岛,扼闽江主航道咽喉,这里就是日军当年受降点
九十一岁的岛上老人赵旗土,向记者讲述他所经历的日军暴行
日军当年登陆的码头现在还在
边防官兵在“万人坑遗址”前,放下一束束黄菊,祭奠死难者
边防官兵在川石岛日军受降遗址前宣誓
 

N海都记者 侯希辰/文 包华/图 通讯员 何绍敏

关注理由

面积3.1平方公里的川石岛,千百年来,扼守在闽江主航道的咽喉。从1939年6月27日到1945年8月15日,2000多个日夜,就在这个美丽的小岛,有沙滩上残暴的“站汶”杀戮,有海面上抢夺船只的疯狂……南澳沙滩下,掩埋着累累白骨。

当胜利的黎明到来,也就是在这个小岛上,嚣张一时的日军低下了头颅,福州成为全国最早受降的地区之一。昨天,我们和福州连江边防大队、73331部队50分队的战士们,来到川石岛上,在碧海蓝天间,向被日寇残杀的福州同胞献上一束束黄花。

美丽海岛成了“死岛”

站在连江县琯头镇海边望去,宽阔的闽江入海口,星落着五虎礁等礁石、小岛。在航道的中央,耸立着一座芭蕉状的小岛,这便是川石岛。

坐着小渔船出发,外海波涛汹涌,而航道上风平浪静。同行的岛上渔民讲,因为扼守着闽江口,川石岛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9年6月27日,日军占领了川石岛,派重兵驻守,“日军海上补给都要由此经过。”

我们登上了川石岛,一座美丽、宁静的渔村映入眼帘。“70多年前,这里成了一座死岛”,当我们找到91岁的村民赵旗土时,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日军的暴行。

“杀人,不停地杀人,看到女的,糟蹋后也杀了,都埋在岛上的沙滩里。鬼子没把中国人当人看,杀人就像是在玩。”赵旗土说,那时岛上的渔民,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跑不走的老人和小孩,没有多少人了。”而这只是苦难的开始,岛上原本大多是渔民,“鬼子不准我们下海捕鱼,没东西吃,只能种点地瓜,或者在海边挖点海蛎。就这点吃的,被日本鬼子看到了,一挥手你就得拿给他们,不给,一枪打死,鬼子哈哈大笑。”

“站汶”残暴的沙滩虐杀

日军为保住水路运输线,禁止闽江口一带所有渔民出海。岛上老人们记得,日军在岛上日夜监视海面,发现有船只过往,“派快艇把船拦住,抢走船上的东西,把人带回岛上沙滩,用枪打,用刺刀捅,活埋到沙滩里。”

日军还发明了一种叫“站汶”的虐杀方法,就是在退潮时,将抓获的渔民赶到水中沙洲上,涨潮时让海水慢慢将人活活淹死,“人要是敢往回游,鬼子就在岸上开枪。”

“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时退潮,沙滩上常能见到白骨。”赵旗土讲,日军还强迫村民去挖战壕、防空洞等工事,“我们早上排队过去,鬼子拿木棍,先打我们每个人一顿,然后去干活。都是很重的体力活,鬼子也不给我们吃喝的,发现有人干不动,用木棍又是一顿打,要干到很晚才让回家。”

无日无休地修筑工事,忍受着饥饿与死亡,“都快活不下去了。”赵旗土讲,直到1945年8月的一天,“岛上的鬼子不见了,又过了几天,有逃出去的人回来,说日本鬼子投降了,高兴啊。”

在福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提供的材料中,我们找到了时任国民党福州警备司令部少校参谋傅应雄的记录。1945年8月15日,他曾在川石岛见证日军投降。

“万人坑遗址”今犹在

在傅应雄记录中写道,“我们复详细巡察全岛情况,发现在海边西北角泊有机帆船残壳两艘,西北角有中年女尸6具、童尸3具、老人尸1具,在西侧战壕入口处有少女尸体2具。”据带路岛民述告,这两艘机帆船是胜利前夕,从舟山方向驶经这里,被日军截扣,妇女被强奸,老者哀求被杀,小孩啼哭,被敌人用刺刀刺臀部挑起为乐而遭毒手。

当年的受降现场,如今竖起了一块巨石,上面镌刻着“川石岛日军受降遗址”。在几十米外,便是“万人坑遗址”。村民们告诉我们,日军投降后,岛上的人在南澳沙滩挖出了大量骨骸,“在一个坑里,就挖出了190多具人的骨头。后来骨骸收殓起来,都埋在这里,为他们建了墓。”

我们和战士们,在“万人坑遗址”前,放下了一束束黄菊,“每年,我们都会到这里祭奠他们。”而村民们则说,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岛上,为当年战争的死难者献花、祭奠。在摇曳的黄菊边,就是延绵的南澳沙滩,海浪拍打着,发出悠悠声响,仿佛在泣述70多年前那一个个悲惨故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