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2版:精品生活指南/亲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挑战﹃幼升小﹄ ﹃宝贝出发﹄来支招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8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快开学啦,﹃麻麻粑粑﹄准备好了吗?
挑战﹃幼升小﹄ ﹃宝贝出发﹄来支招

 

N海都记者 林舒帆

转眼,2015年秋季新学期就要到来了,海都“宝贝出发”群上(QQ号:3470125447)有不少孩子即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群上不少“麻麻粑粑”表示担心孩子不能适合小学生活,希望能给力支招。

可以说幼升小是不小的挑战,本周“宝贝出发”就邀请来两位教育专家为新生家长支招,从心理层面及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来解答,让“麻麻粑粑”了解该为孩子提前进行哪些方面的入学准备、哪些素养能够帮助他们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幼升小﹄也需要心理衔接

﹃宝贝出发﹄特邀嘉宾林书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教师、高级育婴师。长期参加德心家庭教育的教育沙龙及家长学校的专题讲座,具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多年的咨询经验,擅长家庭教育与心理咨询。

孩子进入小学前,很多家长都会提前让孩子在暑假接受幼小衔接培养,以期适应小学的课堂教学。但是许多家长却会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其实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也需要“安全”地进入小学。所以林书芳老师认为,作为家长更需要关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在身心上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让孩子们顺利地度过这个转折期。

培养孩子好情绪

幼升小和幼儿园入园一样,都会遭遇分离焦虑的问题。所以上小学前,家长对学校的描述一定要正面积极,告诉孩子那是一所有趣快乐、老师亲切、同学友爱的学校。与幼儿园不同,小学新生的家长不要每天回家就追问孩子很多细节化的问题,如,“今天上课回答问题了吗?”“老师喜欢你吗?”“小朋友有没有欺负你?”……因为问的问题越细、越多,就会越让孩子有负担感。

其次,决不能用老师来吓唬孩子,比如:“你再不听话,我就打电话让小学老师来管你!”这样的话语,会造成孩子对上学的恐惧感,产生不该有的心理压力。要让孩子知道老师的教育帮助是出于对他的爱,而不责骂。对于一些自尊心强的孩子,要学会正确对待教师对他们的教育,以免因为在校受到挫折就产生厌学的情绪。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上小学校的游戏,通过模仿上课的游戏,分别扮演老师、学生,让孩子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课堂学习习惯,学会基本的礼貌用语,从而让孩子觉得上小学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培养孩子自豪感

让孩子喜欢上学,还需要让孩子觉得做一名小学生是很自豪的事,让孩子觉得我长大了,可以去小学学习了,我会学到很多的本领,可以知道很多的知识。同时注意在生活上对孩子给出及时的精神鼓励,如孩子独立收拾完玩具、独立吃饭、帮助干家务活时家长都可以摸着他们的头或脸,给出精神鼓励:“妈妈看到你能自己收拾好玩具,自己吃饭,而且能帮助大人做得很多,真像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以培养孩子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周末里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和年龄相近的小学生一同玩耍,让他们交流上小学的心得,让他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与向往。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听故事的方式培养孩子学会倾听,提高注意力,以适应小学较长时间的集中教学。刚开始,家长可以先选择半小时的时间与孩子们一起打开录音来听故事,当然听不是无目的,而是要在听故事之前说出你的要求,如让孩子听完故事说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有谁,他们在哪里,做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等,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让孩子来复述;也可以是与孩子一起来看一本书,然后针对几个问题让孩子来说,在这样的亲子活动中让孩子学会安静地坚持,然后慢慢地增长阅读的时间,每周可适当地增长五分钟,最后让孩子能安静地呆上四十分钟左右,这对于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幼升小﹄好习惯比好成绩更重要

﹃宝贝出发﹄特邀嘉宾张金榕

高级教师,获第十七届“创新杯”全国教学艺术邀请赛一等奖。多次被评为福州市台江区先进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

幼儿园生活以游戏活动为主,小学则是知识体系学习,所以家长对幼儿园孩子的期望是孩子是否开心,是否健康。但进入小学后,随着学习目标、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家庭期望的变化,都会令心智懵懂的孩子一下子无所适从。所以张金榕认为新生第一年更需要家长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便更好地适合小学生活。

这些习惯要培养

对于小一新生来说,其实当下的学习成绩并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习惯的养成。小学的学习方式与幼儿园大大不同,从幼儿园进入到小学课堂,最让孩子们不习惯的就是课堂纪律。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上课时必须要专心听讲,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不随便在课堂上与同桌说话,更不能站起来四处走动。当你有话想对老师说或是回答问题,记得要举起自信的小手。

在家里,父母要注重孩子的两个习惯:一是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小学有严格的学习进度,孩子们进入小学后,每天得完成一定量的课外作业。因此,在家养成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家长要督促孩子放学回家,先完成作业,再进行自由活动,每天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以促进孩子习惯的养成。

同时,还需要培养孩子良好书写作业的习惯,最好能做到“陪读”。由于一年级上学期孩子识字量少,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家长要尽可能抽出更多时间来“陪读”,帮助孩子读题审题,及时提醒孩子在写作业时要专心,不能边做边玩。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必须让孩子先审题思考,不能直接告诉答案。当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下学期家长就可以慢慢减少“陪读”时间。这里需要提醒,当家长“陪读”时需要以身作则,不能自己玩着手机或游戏,却叫孩子赶紧写作业。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反面榜样。

这些细节需重视

一年级孩子写字才刚起步,家长首先需要关注孩子的握笔姿势,只有奠定正确的握笔姿势,才能为以后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孩子书写的笔画顺序,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笔顺规则。同时要不断提醒孩子书写的坐姿,以保证孩子的视力。

进入小学,更需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包办”。除了独立吃饭、穿衣,还要学会整理书包。很多家长看了孩子乱乱的书包,或者直接帮忙整理,或者指责,其实这些都不妥,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最好的办法就是示范,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倒出来,亲自将整理的每个步骤告诉孩子并演示给他看,然后请孩子按照相同的方法来整理。同时平日里还要从生活上对孩子不溺爱,教导孩子要与同学友好相处,调整唯我独尊的心理,与小伙伴团结互助,更好地融入到学校生活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