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4版:专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做好“三本账” 巧破征迁难题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三本账” 巧破征迁难题
今年以来,莆田秀屿区埭头镇57个重点项目几乎同时开启,该镇创新征迁模式,多形式、多途径拓展安置渠道,不断实现政府、市场、征迁户多方共赢局面
负责征迁的干部们常常在拆迁现场﹃坐镇﹄协调
湄渝高速公路埭头武盛段,施工进展顺利
埭头镇石城风电场全景
 

N海都记者 李伟强 文/图

核心提示 镇村干部当“保姆”,入户帮村民干家务;记下“三本账”,账做好了,项目也扎实推进;每周召开“两会”,头脑风暴解决实际问题……今年以来,莆田秀屿区埭头镇共安排57个重点项目,多数项目涉及征迁,在实际工作中,该镇以创新征迁模式,多形式、多途径拓展安置渠道,不断实现政府、市场、征迁户的多赢局面。

埭头镇的做法与全市征迁服务项目精神不谋而合,甚至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在前不久刚召开的全市项目征迁工作推进会上,莆田市长翁玉耀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项目征迁工作,让重大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更好推进产业发展“336”工程。

“保姆式”服务获村民认可

近日,记者随机走访埭头镇多个重点项目现场。在首站石城疏港公路二期项目埭头镇温李段,记者看到这样的征迁场景:镇干部满头大汗地帮征迁对象搬家具。

“征迁前期,难免有个别乡亲一时不理解,干部就经常到乡亲家里帮忙干农活,一起拉家常,做深做细思想工作。”正在现场办公的埭头镇党委书记兼镇长庄金清说,整个征迁工作过程中,镇干部都能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一段时间接触后,群众不仅支持征迁工作,还与干部建立了情感。

在拆除房子之前,镇村干部都会组成搬迁服务队,帮助村民搬家。根据村民意愿搬完家具后,在路边待命的挖掘机才缓缓开动。“政府修路是好事,没有理由不支持。”几个路过的村民告诉记者,征迁前后,镇村的安排都比较人性化、服务到位,因此村民们也乐意支持,大家都盼望道路早日修通。

就在挖掘机对房屋进行拆除时,一个皮肤黝黑的男子在四周忙前跑后,将原本已在警戒线外的村民再次往后赶。村民告诉记者,“那个黑黑的就是镇党委副书记沈国辉,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在项目现场。”记者了解到,石城疏港公路二期长12.12公里,途经埭头镇6个村和平海镇1个村。沈国辉刚完成平海湾疏港公路英田段征迁工作,就接着负责温李段征迁及安置,前些日子他又与副镇长丁高伟、司法所所长谢飞雄带领突击队进驻东林村开展攻坚服务。

“将心比心为群众考虑问题,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征迁工作才能迅速开展。”温李村党支部书记李国飞说,以往征迁工作经验告诉他,“保姆式”服务更容易得到村民的理解支持。

“公平账、暖心账、人脉账”推动征迁

记者了解到,埭头镇今年安排57个重点项目,主要涉及6大类:基础设施类方面,重点推进湄渝高速公路、平海湾疏港公路、省道201线后海替代段、石城疏港公路二期这4条大道建设;能源类方面,重点抓好福能风电项目、龙源风电输出线路三站五线(埭头段);城建类方面,重点推进加油加气站、污水提升泵站建设;社会事业类方面,主要是莆田十一中标准化田径运动场、埭头第一中心幼儿园综合楼、湖东学校扩建等;农林水利类方面,包括一批海堤、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和河道整治;还有4个“幸福家园”试点村建设项目。

去年以来,埭头镇重点项目数量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不少涉及征迁问题。然而,征迁常常是“磨破嘴、跑断腿”,有时还要吃“闭门羹”,挨责骂。

为此,埭头镇要求全体征迁工作人员要做好“三本账”。首先要做好“公平账”,建立“过程全透明、结果全公开”的阳光拆迁工作机制,入户时把政策讲清楚,丈量时一把尺子量到底,把好丈量、公示、复核、补偿款发放等关口,不允许任何暗箱操作,不允许因工作中不负责任、失误而导致村民利益受损。

另一本账是“暖心账”,征迁工作关键是化解群众“心头结”。征迁干部在入户走访时,把村民当家人,即便村民不理解甚至抵触,也应从村民实际出发,将心比心为村民考虑。同时还要用好“人脉账”,摸清征迁户的家庭结构、社会关系等要素,发动有威望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宣传动员。

征迁一线干部“白加黑”是家常便饭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做好“三本账”,埭头镇还针对所有重点项目,每个项目各成立一个攻坚服务组,每个组由科级干部担任组长。在民房拆迁安置签约前后,镇里再将签约段细化为4个片区,由镇两委分成4组进行挂钩,从入户、丈量、签约到最后的拆房实行“一挂到底”,分组做好群众工作,形成“全员上阵、逐个突破”。

“不怕掉肉,只怕掉队。”大部分镇村干部为了能顺利完成甚至提前完成征迁任务,“5+2”、“白加黑”可谓家常便饭。

湄渝高速公路埭头武盛段,当记者到达现场时,武盛村村支书刘金锁正在现场协调。记者了解到,自湄渝高速公路埭头段开工以来,武盛村村支书刘金锁就把征迁现场当做临时办公场所,几乎每天都要到现场走一遍。“800个坟墓,只用了2个月就完成迁坟;数小时内,所有的房屋一次性签约,都没有争议。”刘金锁说,虽然很累,但看到工作如期进展,心里很舒坦。

“镇村干部都非常支持我们项目建设,不厌其烦地帮助做好征迁。”福能风电埭头工程部经理肖德元说,埭头辖区内的风电项目之所以顺利投产,关键在于埭头镇干部的大力支持。

每周开“两会”学习总结工作经验

记者了解到,干部虽亲力亲为,但考核并没松懈。从征迁现场到埭头镇政府的途中,有块巨大的LED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屏幕上面写着“比干劲、比作风、比水平、看实效”,设置了荣誉榜与差评榜,重点工作做得较好的前5名上荣誉榜,倒数5名上差评榜,相关责任镇村干部实名“亮相”。

一位镇领导很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他有次任务没能很好地完成,在LED屏上得了个“差评”,儿子担心被同学知道后嘲笑他,回家就经常督促他要认真工作。这样的LED屏在埭头镇共有3块,分别设置在镇政府内和镇交通要道上。

据了解,在莆田,每一个重大项目政府都有一个团队专门负责前期工作。针对全市50个重点项目,市政府每两周开一次调度会,落实下一步工作安排。在埭头镇,每周都会开一次学习会和碰头会,会议除了通报工作、布置任务外,都会对现有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头脑风暴研究具体应对措施,每次都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化解疙瘩。每周的学习会和碰头会,被干部们称为特殊化的“两会”。记者了解到,这“两会”召开的时间基本在中午或者休息时间。

“路通了,城美了,政府作风好了,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硬、软件环境,是最大的民生。”莆田市委书记周联清之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今,埭头镇57个重点项目中的4条大道如期进展,将为埭头未来发展打开框架、奠定基础,推动埭头半岛大开发、大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