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回应海都报道 螺洲整治环境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5年9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帝师之乡’螺洲脏臭有负盛名”追踪
回应海都报道 螺洲整治环境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帝师之乡”螺洲被曝脏乱,引发热议;镇长黄文忠昨称“感谢海都报监督”,启动多项整治,促进古镇有机更新
螺洲镇工厂和民居混建在一起,建筑杂乱,与“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的美名不符
孔庙外墙边的垃圾已清理
 

N海都记者 李熙慧 王林成/文 黄孔瑜/图

海都讯 “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帝师之乡”、文物如林、名人扎堆……顶着众多光环的福州仓山区螺洲镇,呈现出的是一幅垃圾遍地、内河黑臭、建筑杂乱无章的景象(详见本报昨日A23版报道)。报道引发读者网友热议,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曾到螺洲镇旅游,脏乱现象令人失望。当地没有利用这些资源,如同抱着“金娃娃睡大觉”。

本报报道也引起仓山区、螺洲镇的重视。螺洲镇在本报报道之后,立即启动多项整治工作,促进古镇有机更新。

【再走访】生活垃圾已清理 但建筑杂乱突出

昨日下午,记者再次来到仓山区螺洲镇进行了走访,发现原来四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已被清理,街上、文物点周边已干净了许多。但记者发现,镇上建筑杂乱无章的现象非常突出。

在“田螺姑娘”胜迹附近,房屋有三四层高,均为灰色的水泥外墙,如果不是有当地人带路,很难找到这块古代石碑。

而在吴石故居、螺洲孔庙、陈氏宗祠的周边也是如此,大量的自建房为砖混水泥结构,外观简单地抹上水泥,与文物风貌相差甚远。

从高处俯瞰螺洲镇,镇内的规划相对凌乱,大量的工厂和民居混建在一起,而文物景点又淹没在各种自建房中。镇内还有些房屋拆了一半就留在原地,建筑垃圾没有及时清运,堆放在进出镇的道路两侧。

今年,省里出台了历史名村名镇保护办法,其中明确了避免使用现代建筑材料,要求“不见水泥、少见水泥,不见板材、少用板材”,以体现“修旧如旧,原汁原味”的历史遗产原貌。但螺洲镇上却到处可见水泥板材建筑。

【整改】感谢海都报监督 立即清理全镇垃圾

针对本报报道的问题,仓山区螺洲镇镇长黄文忠接受了海都记者的采访,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首先要感谢海都报监督,让我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黄文忠说,报道中提及螺洲镇“帝师之乡”碑刻、孔庙等周边散落垃圾,昨天上午,螺洲镇就立刻组织人员进行清理和保洁。

“螺洲镇目前有不少项目正在进行开发,这也使得镇上产生了不少建筑垃圾。”黄文忠说,目前福州市环岛路项目正在征迁中,那些还没清理的建筑垃圾,将在本月征迁结束后统一运出。

记者来到螺洲孔庙,原来的垃圾点已被清理,环卫工人正在对路面进行清扫,并放置一辆垃圾清运车,供住在周边的市民定点投放生活垃圾。

黄镇长表示,下一步螺洲镇将与各文物点所在村共同研究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保障文物点周边的整洁,并提升整个螺洲镇的卫生环境。

完善古迹导览 统一整治建筑风貌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一份由螺洲镇专门请海峡出版社制作发行的“螺洲访古”手绘地图,其中标记的古迹就有接近30处。但眼下,整个螺洲镇的导览标志还很少,许多游客来到螺洲要想游览“陈氏五楼”、“陈若霖故居”等古迹,都要沿途问路。

对此,螺洲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对原有的导览图进行重新制作、更新,同时会在重要路口增设文物景点线路标识,完善游览各景点的指示标志。“我们已经和区旅游局对接,本周内导览图开始设计、制作,争取一周之内完成。”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对于古镇规划和保护,2014年福州市规划局已委托中工武大设计研究公司对螺洲镇做细致的研究和规划。目前,规划方案将古镇的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相结合,有望于两三个月后组织专家评审。

螺洲内河水网密布 已列入整治项目

说起螺洲内河污染问题,黄文忠坦言,水体黑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城市的扩张建设,镇内一些内河成了断头河,导致上游带来的垃圾不断堆积;其次,由于地处城乡接合部,一些村民为图方便会将生活垃圾直接丢弃河中。

他表示,目前,镇政府已定期雇请专业队伍,对内河中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下一步镇政府还将沿河岸设置围挡,阻止村民的乱倒行为。同时也会加强宣传,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环境,摒弃不文明行为。

“要真正解决螺洲内河污染,还是要对整个内河水网进行系统的整治。”黄文忠告诉记者,眼下,螺洲内河的整治已列入福州市2015年内河整治项目,福州市政府会根据计划启动整治,有望在年内开工。

【声音】建议借鉴闽安、嵩口经验

昨日,本报报道之后,不少市民看到螺洲的现状后表示很有共鸣。

“朋友们常去西溪、周庄等周边省份的古村镇旅游,相关开发和配套都比较成熟。”福州市民刘先生说,包括本省的田螺坑、霍童镇,旅游感觉都挺好的。螺洲也去过,确实让人失望。

市民李女士表示,福州的闽安、嵩口两个古镇,开发保护得就很不错,“好的经验,螺洲可以借鉴学习。”

台湾大学城乡研究所资深规划师周维崇,去年被聘为闽安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总顾问,将台湾对历史遗产保护开发的经验引入福州。这一年,闽安村的变化也很大,启动了故事馆的建设,完成修缮迥龙桥等文物。他说,从古镇的角度来说,福州的嵩口古镇地理位置更为偏僻,但是那里从去年就开始整体开发,现在走在比较前面。

“城市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成为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周维崇说,历史遗产是一定要保护的,但不是简单的保护,要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利用。

我省旅游专家郑耀星表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螺洲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众多古迹都保存得很好。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目前的螺洲古镇还是资源型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缺乏有效的规划、开发和利用。”郑耀星说,想要把螺洲古镇打造成福州的一张名片,就要向产品型转变,通过保护性开发,挖掘古镇的旅游资源和价值。

【征集令】名镇名村保护 您有啥好建议

福建是全国的名村名镇大省,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国家级、省级的名镇、名村有百余个。这些古镇村,是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的乡土建筑、各类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

全省众多的古村、古镇中,有保护开发比较成熟的武夷山下梅村、邵武和平古镇,也有待字闺中的螺洲镇,也有正在开发的嵩口镇、闽安村等。

今起,本报开通互动平台,您认为哪个名镇名村保护得不够好,或是哪个的保护工作可圈可点,都请告诉我们;对于名镇名村保护,您有什么好建议,我们都非常愿意倾听。

您可以拨打95060新闻热线,也可以微博@海峡都市报,关注微信公众号“海峡都市报”提供线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