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宋晖
海都讯 “‘时运不通,妄求无益’,林则徐‘十无益’家训中的这句话,提醒今人要严判形势,有进有退。”福建师大人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黄黎星接受采访时解读称,“这里不是奉劝人知足而止、不思进取。所谓时势造英雄,尽人事安天命,要成事,不仅仅要有自己的努力,更要有时运、时机,时运不济时,硬是要上,妄然求取,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林则徐能为高官 得伯乐相助
福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施晓宇称,林则徐家境清贫,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母亲也经常做点手工活来分担家庭窘困。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
施教授说,青年林则徐之所以能步入官场,并一步步向上攀登,主要靠他几方面的机遇:一靠他的勤学苦读,自身的底子扎实;二靠科举制度给这个贫困子弟提供了机会;三靠伯乐(张师诚与王鼎)的赏识;四靠社会机遇,得到皇帝信任。
施晓宇说,“嘉庆年间,张师诚任福建巡抚,正是他发现和提拔了林则徐这匹千里马,由此开启林则徐为官报国之路;而林则徐的另一位伯乐是他的老师王鼎,正是在王鼎的极力推举下,道光帝才将禁烟的任务交给林则徐,成就了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
林公看淡宠辱 自制印章“宠辱皆忘”
虎门销烟时意气风发,那时道光帝是支持林则徐禁烟的,但之后的局势急转直下,林则徐也经历了他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被排挤戍边。
此时的林则徐难免会有牢骚,一接夫人家书,念及“老婢与老兵恰是偕老,其如天各一方何”,不免黯然神伤。
林则徐研究专家林教授称,但很快林则徐就把这不公的待遇看得平淡,在离别家人向伊犁行进时,写下了千古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足见他的大胸怀。他觉得他即便远戍新疆仍可发挥他的才华。林公还曾自制印章一枚,上刻“宠辱皆忘”四字,意欲把以往皇帝对自己的所有宠爱和屈辱统统抛到九霄云外。
林教授说,当时他的好朋友金安清告诉他贬官拿出钱财便可“捐赎”,可以提前回到中原,但林则徐不愿意这么做,他认为这么做是妄为,不合“时运”,他认为此时就应该在新疆做一番事。
对今人启发 要懂得“进退之道”
今人该如何理解“时运”?林公家训中的这句话对今人有何启发?
福建师大人文学院、易学研究所教授黄黎星说,林公这句话,是要让主观的愿望同客观现实统一,把“求”同“时运”结合起来,学会等待机会,切莫大胆妄为。严判形势,顺势而为,当时机不成熟时,要先充实自己,等待机会。随顺因缘做出明智的调整。
黄教授说,“古时文人大多相信命运,林则徐也一样,闽人说‘爱拼才会赢’,这里不是否定爱拼的精神,而是说爱拼也要会拼,善拼,找最合适的机遇。‘时运不通’怎么办,那就需要调整,甚至改变自己的目标,立志要切合实际,遇到时机不对、‘背运’时,要懂得退守,不可一意孤行。”
而福州大学施晓宇教授说,“林则徐这句时运不通,妄求无益,很好地解释了人生上坡路和下坡路的问题,上坡路你别趾高气扬、下坡路也别垂头丧气,对现在年轻、脆弱的一代人也很有意义,告诉他们将心态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