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璇璇 文/图
海都讯 日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正式启动运行,这是我国成立的第9个“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这对运动员来说非常有意义。它的出现,对运动员转型后的职业规划,可以做专业化、科学化的指导。”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邹志红介绍说。
聘请奥运冠军指导
在邹志红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运动员职业指导工作室”。在这个拥有100多平方米的独立工作场所内,除了会议桌、办公桌、电脑等一些办公设备外,还有排球、篮球、高尔夫球杆等运动元素,还有一间有沙盘设备的心理咨询室。贴在墙面上的辅导老师名单中,记者发现,除了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还有奥运冠军石智勇的名字。
“运动员退役后将来的就业,他们朝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发展?在求学阶段,学生遇到对将来职业选择有困惑的地方,都可以来这里找老师指导。”邹志红介绍说,“为什么还聘请了奥运冠军呢?主要因为我们的学生大多是运动员出身,与奥运冠军有着一些相似的人生经历,这样可以更好地交流。”
培养技能型学生,就业率高
不久前,媒体也报道过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到澡堂当搓澡工、前中国体操队队员张尚武到地铁卖艺等运动员退役后的潦倒生活。“退役后谁来管我们?我们还能干什么?从哪儿干起?”这是很多运动员退役时面临的问题。但邹志红介绍说:“我们的学生是应社会体育需求培养的、技能型的体育职业人才,这几年学生的就业率很高。”
记者了解到,目前福建体职院还在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所谓的“订单式”,指的是由企业出资,对某个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比如,北京有一家潜水俱乐部,他们的经营项目是带客户到全世界的潜水胜地去玩,但潜水教练非常稀缺,他们就委托学校在游泳专业中培养掌握潜水技能、有救生证、懂外语的人才,毕业后就直接到俱乐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