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1版:教育/小记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老师 有点不一样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9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老师 有点不一样
海都小记者眼中的老师,有的“可怕”,有的充满正能量,有的还会“魔法”……
 

N海都记者 高洋洋

海都讯 9月10日是教师节,海都小记者们也纷纷书写、记录下了自己眼中老师的样子。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总离不开老师的帮助,自古以来有许多赞美歌颂老师的优美诗句,但小记者们朴实的语言和发自内心的感恩更加珍贵。在孩子们的笔下,老师或是“充满正能量”,是“可怕”,或是“会魔法”,而老师对学生深深的关爱也被孩子们所捕捉。

瞧,我的老师会“魔法”

14期海都小记者 陈乐妍(温泉小学 六年级)

大家一定很惊讶:老师怎么会魔法呢?可是,我们班上就有这么一位“魔法老师”,她那高高的颧骨托起一副红框眼镜,她就是我们班的班主任——林芳老师。

林老师是位名副其实的“懒”老师。每次点评题目时,她总把说明解题过程的任务交给我们,而自己却站在一旁,像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课”,但就是在这样一位“懒”老师的课堂中学习,让我在考试中奇迹般地考了100分。噢,那一定是林老师施展了提高成绩的魔法!有一次,我们班一位女生被一群男生欺负,她的眼泪顿时像没关紧的水龙头“滴滴答答”地流下来,大家顿时手足无措,只好把她送进办公室,让林老师来解决。也不知道林老师对那个女生说了什么,她回到班上后,仿佛刚才一切都没发生过一样,又恢复了心情。噢,那一定是林老师施展了治愈心情的魔法!

我想,在林老师的“魔法”里包含了许多,有谆谆的教导,有安抚人心的药剂,有充满温暖的笑容……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老师无私奉献的心。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小记者将老师比作一位魔法师,“神奇”的老师就像是会施展“魔法”一般,而小记者领悟到老师对学生满满的爱,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情感。

瞧,我那“可怕”的老师

8期海都小记者 林烨韩(鼓一小 六年级)

我的前任数学老师吴老师,他戴着一副眼镜,厚厚的镜片后面透射出严厉的目光,足以让最调皮的学生低下头。吴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可严格了,他创办了一个“补习班”,如果谁的作业订正不及时,在课间就会被“请”到他办公室订正,字写得不好,也会在休息时间被叫去练字。有一次我们考砸了,吴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把手上的一叠试卷狠狠地摔在了讲台上,“你们看看今天考成什么样……”,声音大得仿佛方圆几百里都听得见。

但每当看到我们的进步,他严肃的脸盘总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为了我们的学习,老师付出了许多,他经常要批改到深夜,还要准备第二天的上课材料。偶尔,我们也会发现作业题被批改错了,不过我们知道那是老师疲劳过度。不管有多累,吴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使我们能够专心听讲。在这个教师节,我最想念的就是这个前任数学老师吴老师。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学生成绩退步时的着急,学生进步时的欣喜,小记者用简单的事例写出了老师对学生最真切的关爱,就是这样一位“可怕”的老师,却让学生如此牵挂。

瞧,我那“懒”老师

13期海都小记者 谢宏鸣(茶园山中心小学 四年级)

我们班有一个“懒”老师,她就是我们的班主任万老师。万老师的“懒”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她在班级纪律方面“懒”得管我们。一次快放学时,万老师来到吵闹的班级,她也不批评我们,而是拿了张凳子坐在讲台边批改作业。渐渐地,大家意识到问题并且安静下来。奇怪的是,从那以后,其他老师都夸我们班纪律很好。其次,万老师在班级卫生管理方面也出奇地“懒”,她将管理卫生的权力归劳动委员所有,此后劳动委员将所有卫生事宜安排得井井有条,一个学期后,久违的“星级示范班”牌再次挂在了我们的班级门前。在教学方面,万老师也有“懒”的一面。万老师“懒”得一笔一画细致地教授生字,而是要求我们用工具书查找出生字的音序、拼音等,并一一列在生字旁,还要找出文章的好词好句,写出主要内容,并将启发和感受写在预习本上,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但正因为万老师的“懒”,使同学们勤奋起来,学会自主思考和自我管理。所以你们说,我们的万老师“懒”还是不“懒”呢?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小记者通过几个事例描写老师的“懒”,实际巧妙地突出了老师独特的教学和管理方法,深刻地描绘了一位既“懒惰”又充满智慧的老师。

瞧,我那有超能量的老师

9期海都小记者 郑佳烨(鼓实小 五年级)

我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年级教我们数学的陈淑芳老师了。陈老师中等身材,五十来岁,白皙的脸上总带着和蔼亲切的笑容。

记得刚进入小学,我的学习成绩总是忽上忽下,常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伤心难过。陈老师很快就察觉到了,她充满爱意地摸了摸我的头,轻轻地说:“小宝贝不要灰心,老师相信你能学好。”从那以后,每天一下课我就去找陈老师补课,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辅导我,上课时也常常提问我。有一次单元考,我遇到一只“拦路虎”,想了很久,答案也涂改了好几次,陈老师一直默默地在旁边看着我下笔,直到我顺利地把答案写出来了,她才舒展眉头满意地走开了。

陈老师不仅对我这样好,对其他同学也总是关爱亲切,校园里总能看到一群围绕在她身边的同学。

瞧,这就是我那位有超能量的陈淑芳老师!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小记者以自己的事例,写出老师对学生无私的关怀,而老师的这份爱也伴随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文章表达出了小记者对老师真挚的情感。

瞧,我那可敬的老师

19期海都小记者 卫天翔(师大附小 五年级)

我们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陈岚英老师,不仅有着动听的声音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她那独特超前的管理方法,更让我们啧啧称奇。

这不,刚开学,陈老师就推出“无人管理”和“哑巴管理”两套方法。我们班以前排路队总是拖拉、吵闹,但自从实行无人管理法后,同学们都感觉到老师对大家的高度信任,不仅路队排得又快又整齐,而且也没有几个人在排队时吵闹了。另一套哑巴管理法,其实是针对班干部的管理。课前预备时,值日班委不再像以前一样喊破喉咙试图让大家安静,现在只要在讲台上喊一声“课前预备”,班委就不再发出任何声音,相互之间只需用肢体语言提醒、劝导,再辅以无声的表扬和批评,就能让全班同学迅速安静下来。

瞧,这就是我们的班主任!这样用心创新和管理的老师能不可敬吗?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老师独特的班级管理办法,不仅有了良好的成效,也让学生们为老师拍手称赞,小记者发自内心地敬佩这样一位“智慧”老师。

瞧,我的代课老师

16期海都小记者 朱小宇(屏东中学 初一)

她把手松松地搭在讲台上,就像见到了久别的“老朋友”。的确,讲台正是她的老朋友,只是多年未见,可她却是那么自然。

我们班的李老师病了,在学期末这么紧张的时刻,李老师的恩师扛起了这个重担,成为我们的代课老师。她已经退休这么多年,大抵也没有料到,时隔多少个日月还能回到讲台。虽然她的头发有些灰白,眼角也漫出了丝丝鱼尾纹,但却给人神采奕奕的感觉。

抓起粉笔流畅地划出线条,她的脸缓和下来。又重新用粉笔写黑板字,不知那一刻,她是否想起了往事,可能也是这样的教室和学生,还有窗外一株沙沙作响的梧桐树。只是那时的她,眉眼稍稍年轻些吧。此时的她神采飞扬,熟练地讲着课,哪像几年没教过课的老人,更似昨天刚刚备过课一样地熟悉。我真相信,如果有机会,她一定会一生守在校园。只可惜,现在的她,已是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积分15分,稿费20元)

大记者点评:小记者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代课老教师的刻画十分细腻到位,敏锐捕捉老师对讲台和学生的爱和不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教师的赞美之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