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江方方/文 关铭荣/图
海都讯 今年的海都报18岁生日,福州城里卷起了一股“海都怀旧风”热潮。近日,朋友圈上读者争先晒出当年海都报“出生证件”。为了回馈伴着海都报成长的读者们,海都报将抢先打入海都热线95060报名参与的前18名读者选定为“超白金读者”,享受终身免费订阅(详见海都报9月报道)。昨日,这18名读者齐聚一堂,获得了海都报颁予的“超白金读者”荣誉奖牌,一起提前为海都报“过生日”。
在昨日这特别的“生日宴”上,读者们不约而同地带来了自己的“生日礼物”:有的一家五口三代人都一起到海都报领奖;有的带上18年前自己订阅海都报的发票;还有的则将收藏的每个与海都报活动有关的邀请函都带来。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海都报说“生日快乐”!
“海都报真是把读者放在心中”
昨日下午刚3点,18名读者已来了一大半,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睹珍藏版的荣誉奖牌的模样。看着奖牌上刻着“终身免费订阅”的字样以及自己的名字,不少读者连称“很感动”“很有意义”。福州的徐光保感慨道:“名字和海都报联系在一起,做得很好。海都报真是把读者放在心中。”
下午4点,颁奖仪式正式开始。海峡都市报社社长孙德坚先是对读者表示感谢。他说,10月1日是海都报正式创刊日,即海都报的“生日”。18年前,海都报创刊时还是一棵幼苗,发行量也不大。经过我们的努力,18年后的今天,海都报已成长为福建省最大的一家报纸,发行量、广告量都是首屈一指,综合实力在全国排名第12位。而今年,中国报刊广告投放价值排行榜,海都跻身全国都市报30强,排名第10位。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全省数百万读者的关爱和支持。
接着,孙德坚社长表示,这次,征集18名珍藏有海都报“出生证”的读者的活动主要是回馈读者的一点心意。“活动刚报名的时候就有一百多名读者参与,让我们很感动。18年前的报纸能保存下来而且这么好,真的不容易。”
花絮1:一家五口三代来领奖
昨日,在获赠仪式现场,年龄最小的应该算是只有一个多月大的“小唐唐”——读者唐兆榕的孙子。唐兆榕一家五口三代人让记者帮忙在报社大楼门前合影,还特别交代:“要拍到上面LED屏幕上写的‘海都报,生日快乐!’哦。”
获得“超白金读者”荣誉和终身免费订阅的服务,唐兆榕一家人都特别高兴。“爱人、儿子都来了。”唐兆榕告诉海都记者,就连刚出月子的儿媳妇也带着只有一个多月的小孙子来了,因为一家人都爱看海都报。“儿子在一家电脑公司上班,平时对网络、电脑都玩得溜,但也都抽出时间看看报纸。”
“今天是个好日子,也特别凑巧,正好儿子的公司因为台风天气连续放了两天假。”唐兆榕笑着说,本来以为儿媳妇刚出月子,身体恢复可能还不够好,不会愿意来,没想到,她也很高兴,也愿意来仪式上感受这个有意义的日子。
花絮2:带上18年前订报发票为海都报“庆生”
徐光保住在晋安区鼓山附近,是名小学退休教师,看海都报是他的爱好之一。与其他爱收藏的读者不同,他专门收集海都报的新闻策划。寻找最美乡村系列、感动福建系列、助学报道系列……说起海都报的新闻策划,徐光保如数家珍。
而昨日,来到获赠仪式现场,徐光保老师不但带来海都报“出生证”,而且还带来了当年订阅海都报的收据。
只见这份已有18年历史的收据不仅没有变色,而且收据上的字仍清晰可见。这份序号为9810的订阅收据盖着海峡都市报的公章,上面写着,订阅份数为1份,订期为3个月,一个月为12元,一共36元。收订人员为张敏。
当被问到为啥会留着这发票时,徐光保先是打趣道,当年订了报纸,拿了这发票找老婆报销呀。“当时一张报纸新创刊,就觉得关于它的都是非常有纪念价值的。”
花絮3:还记得5周年时采访自己的记者叫李建芳
而做了一辈子司机的林章农赶到报社时则背了一大包的“宝贝”。其中,有创刊那年的自制装订本。1997年的报纸被装订成了一本,每一张报纸都用塑料透明膜包装起来,外面再套上一层透明塑料膜。林章农自豪地说,自己在家用了一个大约10平方米的房间专门储存海都报。“从海都报创刊以来,到今天的报纸,每一份我都留着,并且还对它们做了分门别类的收藏。”
对于这些报纸,林章农不但留着,而且还对报纸上的报道细节熟记于心。比如,海都报5周年的时候,采访自己的记者叫李建芳。“当年,她采访我的时候刚进报社。我还知道她是浙江人呢!”林章农说,现在他从报纸上看到,她已经专门采访教育方面的新闻去啦。
而林章农已不是第一次获赠海都报。他告诉记者,每次获赠,他都转送给自己身边的朋友,然后自己再重新花钱订阅一份。多年积累下来,他已经发展了不少海都报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