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通讯员 吴志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2014年中国癌症概况报告,中国癌症发病率正“大幅”上升,2014年中国约有220万人死于癌症。老百姓谈癌色变。
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重点学科、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主任医师表示,癌症的病因目前还没完全揭晓,也还没有完全能治愈癌症的“神药”,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意识,也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或者通过提早干预来减轻疾病的影响。
最普遍致命癌症——肺癌
肺癌仍是中国最普遍和最致命的癌症。肺癌之所以是“杀伤力最大的肿瘤”,就是因为它通常很难早期被发现。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说,一旦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胸痛、气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属中晚期。健康人群也应定期体检,比如长期吸入二手烟,大气污染、办公环境污染、房屋装修污染等各种因素也是引发肺癌不可忽略的因素。当出现一些呼吸道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尽量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平时,应当多开展有氧锻炼。
目前,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治疗肺癌的方法。临床上,早期肺癌的5年生存、10年生存都是很多的,早期肺癌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是可以做到临床治愈的。中晚期病人可以通过放化疗、中医药等手段,来延长病人的生命。
最迫切改善措施——居家宁养
“与肿瘤‘苦斗’并不一定能赢,‘居家宁养’不仅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生存质量。”欧阳学农主任医师介绍说,传统的肿瘤治疗思路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能放过一个”,这就是临床上常见的“过度治疗”,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患者甚至因此“走”得更快。
居家宁养的意义在于“以病人为本”,让患者活更久,活得更好,回归到医疗存在的价值本原。欧阳学农主任医师建议说,有些晚期恶性癌症患者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应当考虑回到家里去“居家宁养”,并接受镇痛治疗、生活护理指导、心理辅导、临终关怀等方面的上门医疗服务。或者,请医务人员提供定期上门服务、电话咨询,随时评估了解病人病情及生活质量,制定病人在“居家宁养”中的疼痛治疗、症状控制等基础用药,传授患者家属一定专业的营养进食、稳定睡眠、褥疮护理、康复等护理知识,指导、辅助家属正确地做好临终关怀。
在生命的最后一程,患者在熟悉的居家环境中享受亲人的陪伴,不仅减轻了患者身体上的极端痛苦,最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们心灵上的抚慰与支持,提高了生活质量,让他们平静安详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旅程。
最有效覆盖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有着明显的病情演变过程:乙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临床上,90%的肝癌患者都合并有乙肝。乙肝疫苗可以成功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因此,预防乙肝一定程度上就是防肝硬化、防肝癌。
目前欠发达地区接种疫苗还不够规范,很多确认乙肝患者也没有进行药物早期干预。很多人觉得乙肝疫苗出生时打过就不用打,但这种保护作用也是有时限性的,应该在每次接种后3~5年复查,视情况再次接种。
最简单的“降”癌方法——健康生活
“可以这么说,患癌约1/3与吸烟有关,1/3与饮食有关,1/3与感染和环境污染有关。”欧阳学农主任医师指出,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诱因。
防癌,首要的是改变一些不良习惯,不做什么,而不是要做什么。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做出自己预防癌症的健康计划,用生活方式来改良“癌症概率”。不断改变食谱,品种尽可能多样化,腌制食物和盐的摄入量应当适度,避免食用加工的肉制品。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盐能破坏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层。少吃发霉、腌制食品;避免喝酒精、含糖饮料、营养品和饮酒,限制摄入高热量食物。炒菜时油不要放得太多,不要吃煎炸食物。平时注意饮水,一天需摄入2500毫升左右的水。母亲最好要对婴儿进行6个月母乳喂养。
运动也是防癌计划第一措施。健康人群应保持体重,平时注意正常体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