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李帅
海都讯 “看着就会让人流口水,吃在嘴里越嚼越香,舍不得咽下去。”今年40岁的福州市民翁榕青说起“三山牌”猪肉脯,思绪仿佛一下子回到了童年。他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孩子,不但甜食少,而且肉食也少,猪肉脯正好处于两者的交集上,既是肉食,又是甜食,具有甜咸双重口感,是当年的孩子们最爱的一种零食。
翁榕青告诉记者,据说清朝光绪年间,福州就有了最早的猪肉脯。当时在福州台江区苍霞洲附近,有一家都会腊味店,专营各种烧烤腊味品,猪肉脯是其中一种。那时的猪肉脯,选用新鲜猪后腿肉,切成薄片,把它放在白砂糖、盐、白酒等调料中,搅拌均匀,进行腌制,至全部料液被吸收后,再送入烘房,烘烤至干,再按规格修切整齐,就成了美味的肉脯。
1957年,这家店并入了福州食品公司肉制品加工厂。由于当年猪肉是凭证定点定时供应,猪肉脯的产量比较少。1985年后,国家取消了猪肉凭票供应,三山牌猪肉脯产量上升。
上个世纪80年代,翁榕青正在上小学。他说,在自己的记忆中,三山牌猪肉脯总是与运动会联系在一起。翁榕青回忆说,小学时开运动会,当观众的同学会纷纷拿出零食来吃。这时,谁如果能有糕点,那是太让人羡慕了,如果有三山牌猪肉脯,哪怕是一小片,也会令人十分眼馋。
1989年至1990年,三山牌猪肉脯分别获得国家商业部和福建省优质产品称号,并获得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2000年由于工厂搬迁影响生产,三山牌猪肉脯渐渐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感谢翁先生提供线索,奖励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