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7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恶狗伤人 责任在人
发个“赌”字被停机
不能承受的中产之重
□微言1+1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能承受的中产之重

 

背景:根据瑞士信贷银行最近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2015》,中国中产阶级数量达到1.09亿人,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却超越美国的9200万人,中国由此成为全球中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据10月14日新华网)

“全球第二富”“中产超亿人”……啧啧,这两个数据拎出来,瞬间情感冲击力可想而知。有些人抱着“我钱少,你可不要骗我”的态度质疑,也有人以一句“然并卵”一笑而过。当然人家瑞士信贷也注明了,此处的“中产”,是以个人财富为主要指标,其裁量标准是以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富区间——5万至50万美元为基准,以IMF版本的购买力平价(PPP)进行汇率换算。说白了,就是对财富达到美国中产标准的人数之统计。

平心而论,所谓“中产阶级”的人数逾亿,尽管在总人口中占比不高,可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势头的映射。然而,这也只是经济维度的考量:照这标准,那些“买买买”的中国大妈早就算中产了,可她们果真跟文化或社会学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沾边吗?

或许她们算,但那也是中式中产。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作家钟二毛的小说《小中产》,一对80后夫妻,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刚幻想过上了“中产生活”,就被现实打脸:二套房、假离婚、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投资理财、辞职创业……生活与茶几无异,上面摆满了杯具。

这无疑道出了中国式中产者遭遇的现实困境:他们或许在小康阶层之列,却难言“有恒产”,动辄被一套房套牢,经不起一拨股灾的席卷,还得担心老无所依;他们或许看似生活体面,却常感空虚,亦无“恒心”或者说属于中产阶级应有的恒定价值观。而缺乏稳定预期下,也难怪他们很难生出中产阶级认同感。

(作者仲鸣,原载于《南方都市报》,有删节)

 
3上一篇  下一篇4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