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老李近一个月以来总感到心情不好,烦躁不安,没什么高兴的时候,以前爱看报纸,爱听闽剧,现在这些也觉得索然无味,不愿意说话,不想活动,总想一个人独处,吃不香,睡不好,体重也掉了十多斤。精神科医生诊断为抑郁症,可家里人觉得这只是情绪方面的小问题,还没到病的份儿上。
福建省心理协会理事长林芳主任医师提醒,中国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尤其空巢老人、患病老人的心理健康堪忧,当发现家中老人无故情绪低落、乱发脾气、心烦意乱等情况,要及时关注,必要时寻求专业治疗。
老年心理问题多由生活琐事诱发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老年人口中,抑郁症老人约占7%~10%;在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人中,有一半伴有抑郁症。
“老年心理问题多由生活琐事诱发。”林芳介绍,曾有一位生活宽裕、家庭关系和谐的退休老人,一次跟卖菜小贩因缺斤短两问题争吵后,开始浑身不舒服。细致的全身检查始终找不出原因,最后发现她的问题竟然是得了老年抑郁症。
如果家中的老人经常情绪低落、失眠、健忘、吃饭没胃口,同时不愿参与各种活动,那么就有可能患上了老年抑郁症。老年抑郁症的高危人群包括孤处的老人、退休后感到失落的老人或者刚遭遇了生活中的哀伤事件的老人等。此外,在中风或心脏病患者中,有20%的人也会陷入抑郁的心理状态,而女性患抑郁症的比例是男性的两倍。
这些老人最容易抑郁发作 看看你家爸妈有没有
影响老人患抑郁障碍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个体心理与生理变化、共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等。特别是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或常年患病的老人,更容易在个别因素的影响下,诱发抑郁。目前,较为公认的老年抑郁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下面三点。
①急性负性生活事件。比如丧偶、与子女或亲友分离、自己或家人患病或病危等,近期经历这些突发性负性生活事件的老人,更容易出现情感或心境的低落,若不及时发现,极易出现自杀等严重事件。
②慢性应激。包括身体健康和功能的下降,感觉的衰退和认知功能的减退,住房或家庭、婚姻矛盾,社会经济收入下降,职业能力下降与退休等,这些慢性事件就像水滴,慢慢“侵蚀”老人的心境,必须要让老人慢慢适应这样的环境变化,接受身体、职业变更的自然规律。
③血管性疾病。现有证据显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容易共患抑郁,而且两者互为影响,抑郁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上述的高危因素若及早发现,可以通过家人的陪伴、心理调适帮助老人走出抑郁阴霾,子女、家属平时要多关注老人的情绪起伏,有任何异常可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
如何面对
老人多走出去多认识新朋友
老年人年老体迈以后活动能力就变弱了,活动的范围也就会变小,这让老年人的交际圈变得狭小。儿女们除了给老人物质上的照顾以外,往往很难有时间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因此老年人的心理很难得到慰藉。近年来,老年人被骗子所骗的事情屡屡发生,这就与老年人的生存状况差,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有直接的关系。
作为子女,很多人却忍受不了老人家的唠唠叨叨。其实老人家开始唠叨起来了,就证明老人很有可能觉得孤独了。这个时候应该多陪陪老人家唠唠嗑,不然老人家就会觉得越来越不受重视,甚至被嫌弃。
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可以多走出去散散步,到广场到公园运动一下,认识几个朋友,也可以练练太极等,多参加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子女们应该多与老人家沟通沟通,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和老人家探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