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3版:政事/深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上下杭龙岭顶 昔日的富豪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下杭龙岭顶 昔日的富豪区
86岁的老福州认为,龙岭顶虽有些破败,但其中的福州印记不可替代,建议“榕城十八景”评选多讲讲福州老故事
上下杭曾是福州的商贾中心,豪宅、商铺林立,其中的龙岭顶,更是富商贵胄建房置产的首选(徐希景提供藏图,奖80元)

N海都记者 李拯

海都讯 “榕城十八景”评选,市民推荐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次评选活动,由伊利集团冠名支持。昨日,海都“嗨!都来拍”再度收到十多位拍客的投稿,有些拍客一连推荐了多个景点。53岁的邱宗新先生,发来宜夏别墅和金山寺的美景照片,这两处景点不仅美,也承载了许多福州老故事。

86岁的民俗研究者方炳桂,是位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方老推荐的景点也充满了“虾油味”。

美景评选 要多讲福州老故事

红墙、石砖、古井、庙宇……上下杭龙岭顶寄托了“老福州”的许多记忆。方炳桂说,虽然龙岭顶已破败,称不上“美景”,但老福州印记是无可替代的。“我希望通过推荐龙岭顶,来唤起大家对福州老街巷的关注。”方老建议,“榕城十八景”的评选,也应该多讲讲福州老故事。

“现在的龙岭顶已经被慢慢遗忘了,它曾经可是福州富人的聚集地。”方老说,“老福州”都记得一句话——田要买在鼓山下,房要买在龙岭顶。

据介绍,从前台江沿江一带经常遭水淹,只有龙岭顶因地势较高,安然无恙,因此当时的富商大多在龙岭顶买地盖楼。“那时候,住在龙岭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方老说,现在的龙岭顶,还有不少当年的“豪宅”。

龙岭顶虽小 商铺却闻名全城

依旧住在龙岭顶的老人,回忆起兴盛的当年,颇有感慨。“这里不仅没洪水,连蚊子都没有。”84岁的刘依伯说,当年的龙岭顶巷子不大,商铺也不多,但家家都有名气,“上下杭的居民都喜欢到这里来买东西”。

方老介绍,龙岭顶的街道小而精,仅有18家商铺,有3家全福州闻名。“蔡五的炒米粉、马幼元画像、蓝庆一药膏,只要提起这三个名字,就能引起‘老福州’们的强烈共鸣。”方老说,当年的福州人,几乎都来过这三家店,“海外乡亲回福州了,也要到这里来看看”。

此外,方老还推荐了今年十一期间刚开放参观的刘家大院,它的主人就是闻名遐迩的“电光刘”。福州近代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大的企业,就是福州电气公司,而这就是刘家创建的。“刘家大院是三坊七巷最大的民居,也可以说是最具有福州特色、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方老说,福州人的生活点滴,都能在大院中找到痕迹。

□评选标准

1.老福州+新意境:体现历史文化底蕴,承载榕城新老故事,展现福州新意境。

2.美景+良辰:景色优美,并捕捉她在某个季节、某个时刻尤为动人的景致。

3.美景+美名:让每个景致有一个诗情画意的美名。我们不以景区为征集对象,而是景区内的某个景致。征集范围限福州五城区。

□投稿要求

1.请将照片原图发送至投稿邮箱。

2.请以文字形式,备注照片拍摄的时间、地点,以及拍客姓名、性别、年龄和联系方式。

3.请简单说明拍摄该景点的原因。

拍客照片一经见报,将获得由伊利集团提供的高档牛奶、酸奶。

□如何推荐

请通过以下方式将作品提交至“嗨!都来拍”。

1.加入海都网摄影群(QQ群号:159704300),将作品上传群共享;

2.发送至图编的邮箱hdsyb111@126.com;

3.发送至群管理员的邮箱bbs.Nhaidu@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