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0版:教育/小记者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汉堡是这样“炼”成的
她是海都小记者 更是漫画小能手
小学成绩的虚假性 体现在哪里
海都教育台历 全城征集“微故事”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成绩的虚假性 体现在哪里

芷一:80后职场妈妈,热爱写作,乐于分享。清华大学英语文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美国TESOL认证教师,专业从事教育培训管理与职业规划咨询。个人微信号:zwmyf-2014。

我刚做老师的那几年,曾经花很多时间去研究“造成差等生的原因”。针对高中生这样一个群体,我发现几条共性规律:第一,家庭教育错过了“关键期”的引导。第二,家长对各阶段的学习特点缺乏正确的认知。尤其有趣的是,不少家长会说“孩子在小学阶段成绩不错,到了中学遇到一个不喜欢的老师或者挫败,所以成绩差了”。

面对这样的家长,我感到无比惋惜。从小学到高中,逻辑推理,跨单元、跨学科的知识整合渐渐成为常态,于是孩子那点“死记硬背”的童子功就彻底失效了。

如果您是小学阶段的家长,可以对照是否有如下教养习惯:80%的时间奔波在各种辅导班;孩子爱读书,涉猎广却没有深度;经常被表扬,面对失败会焦虑;特别听话,比较少质疑和提出申诉。如果有以上这些特点,可能要适度调整一下教育方式了。因为用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的孩子,更多是识记型能力,而非知识整合与深度思考能力。

辅导班上多了,碎片化知识大量屯积,被动输入的知识点或许在短期内可以提高成绩,但长期会让孩子丧失整合总结的学习能力。读书多却没有深度思考,到了高中同样会出现整合能力差、思考深度不够的风险。至于抗挫能力和质疑精神,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的基础,过于“乖巧”未必是好现象。

所以,家长应尽量引导孩子学会做错题归纳与学习总结,这类训练不要在意结果,在乎孩子的思考方式与呈现方式。同时,鼓励孩子的反向思考与质疑。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