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黑作坊打不完 怪圈怎么破
“杀猪8年身家百亿”这碗鸡汤不易喝
华科泼水节“致青春”没了边界?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黑作坊打不完 怪圈怎么破

N程阳

背景:龙岩新罗区一家塑胶厂,其排污暗管如地下工事,成人弯腰即可进入,里面还设有活塞灵活排污。日前,启贵塑胶公司被查处,老板将面临行政拘留。(详见本报昨日A05版报道)

企业排污如此恶劣,手段如此隐蔽,环保部门坚决查处,值得点赞。但点赞之余,我们需要关注到被忽略的企业的声音。

这家公司现在用来排污的暗管,其实以前是想建造废水池来收集废水的,但因为容量不够,通不过审批,结果环保设施变成了排污工具。跟着就出现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企业转正不成,干脆一烂到底,和环保部门玩起捉迷藏;另一方面,环保执法也疲于奔命,叫苦“屡打不死”。在这个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这家公司在当地断断续续存在了近十年。

类似的问题,也发生在对黑电镀的执法上。近日,海都报连续报道了黑电镀被端的新闻,环保执法的力度不可谓不大。但福州市的一位老环保读后给笔者发来一条短信,称“如果只堵不疏,黑电镀是打不完的”。这位老环保所说的“疏”,同样是指审批之难。他说,目前在福州,电镀行业基本都要进入元洪集控区,但电镀的审批却要“过五关斩六将”,环保、消防、安监等一个不能少,成本也相应翻番。又因为涉及重金属等,地方政府不让随意新建,而电镀的需求又那么大,利润又高,自然有人铤而走险。

要破解执法的怪圈,需要释放更多的制度红利。就拿颇有争议的环评制度而言,我省就有专家提议,不妨改革彻底点,取消环评审批改为备案制,只要制定准入条件,明确排放标准,核定排污许可证就够了,剩下的就是准确监测,严格执法。而企业,也有望摆脱审批的枷锁,焕发出新的活力。

强力执法是需要的,及时疏导也是需要的,如何打破污染企业打不完的怪圈,需要在堵与疏的有机结合与动态平衡。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