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天下/国内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课间变“圈养” 何谈少年强?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多数小学课间只准学生喝水、上厕所,不准到操场玩耍
课间变“圈养” 何谈少年强?

柏成/漫画

N人民日报

下课铃一响,孩子们都如离弦的箭一样冲向操场,踢毽子、跳绳、扔沙包,上课铃响才红着小脸、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这光景,曾点亮多少人的童年回忆?然而今天,大部分中小学的课间十分钟已变味,没有自由活动,只有严加看管。课间十分钟哪儿去了?如此“圈养”,孩子们快乐吗?会不会影响他们的成长?

学校担心磕碰 限制学生活动

北京市朝阳区李女士的儿子上小学没多久就告诉她,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和上厕所,不可以出教室。学校还规定,午休时学生也不能到操场玩,只能在教室待着;放学后马上离校,不能留在学校玩。

“孩子敢到教室外的走廊跑、跳,让老师抓到就要被警告,老师甚至告诉孩子们,抓到3次就可能被开除。”李女士说。

“跟朋友一打听,发现别的学校也是这样。”李女士说,现在北京大部分小学和外地一些小学都不允许孩子们课间下楼玩,偌大的操场在课间竟空无一人。

“感觉孩子蔫巴了不少。”李女士说,她的孩子特别好动,在家时跳沙发跳个不停,没事就要求去跑步,学校课间不让动确实很为难孩子,她现在很担心孩子运动太少会生病,也影响长高长壮实。

学校为啥限制孩子的课间活动?记者咨询了几名小学老师,他们都表示,学校有规定,老师得看着孩子,万一磕着碰着老师有责任,班级相关考核会扣分,影响各项评比。

宅童现象普遍 孩子体质下降

在学校不能跑和跳,不能到操场活动,“圈养”的孩子活动量减少,后果是“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5.6%,与上学年度相比上升2.6%。2013—2014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0.7%,处于较高水平。去年,上海市闸北区一名政协委员也做过调研,发现上海中小学生肥胖率已超过20%,而导致肥胖率提高的正是体育锻炼不足。

北京眼科研究所原所长徐亮指出,室内空间狭小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宅童”现象在中国各个城市越来越普遍,带来的后果是青少年体质下降,体能不足,影响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校出于安全考虑把学生‘圈’起来,虽然解决了眼前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得不偿失,甚至给孩子未来的人生之路埋下很多隐患。”中国教育科研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有调查表明,同等条件下,农村孩子避险能力明显比城市孩子强,因为农村孩子经常活动,而城市孩子活动过少。

N栏目主持 秋澄

怀念小时候的我们,下课就像野马,磕了碰了就回家包扎下,哪有那么金贵,现在身体多棒。

——黑白蓝担心孩子“玩坏了”,实际上,孩子却是“闲坏了”。    ——荷叶

“圈养”学生的做法,与我国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南辕北辙。

——寒江雪想到有家长因为孩子在校受伤而索赔,又觉得学校此举情有可原。

——叮咚锵

专家:课间玩些游戏 上课更加专心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孙云晓表示:“近年来,一些学校为安全问题所困,不敢组织春游、秋游或远足之类的野外活动,有的还禁止学生在课间奔跑,甚至不能离开教室活动,并拆掉了单杠、双杠等运动器械。这种做法违反儿童身心成长规律,表面上是为儿童着想,实际上是对所有孩子健康成长权利的剥夺。”

孙云晓说,儿童新陈代谢快,课间十分钟的安排就是满足他们的需求,只有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休息,才能使大脑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转状态。

孙云晓建议依法治教,执行国家每天运动1小时的规定,可以在课间开展不太剧烈的游戏活动,如踢毽子、做小游戏等。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受团中央委托,在13所中学开展中学生校园游戏实验,结果发现,游戏之后,中学生心情更愉悦,上课更加专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