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P08版:城事/重点
3上一版
 
掐丝珐琅器 涅槃重生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下一期4 版面导航
2015年1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掐丝珐琅器 涅槃重生
莆田林氏铜铸胎手工掐丝珐琅,以铜丝作画,经多次千度高温焙烧,不起眼的铜体成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上丝工艺繁琐精细
在焙烧过程中,老师傅要不断通过小窗观察胎体颜色,达到要求即可出炉
色彩斑斓的颜料经过上色师之手,点琅于铜胎之上铜丝之间,完成从平凡到华丽的转身
粗磨之后珐琅器将进入錾刻工序
在最后一道鎏金工序后,珐琅器的涅槃之旅到此结束

开栏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探寻和保护,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助推力。

近日,莆田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公布,27个新项目入选。自今日起,本报将开通《走进非遗 延续文脉》系列报道,为您揭开非遗背后的历史面纱,探寻已经在渐渐消逝的古老技艺。

N海都记者 陈小芳 李伟强/文 马俊杰/图

“他们对于铜丝好像画家对于笔下的线条,可以随意驱遣,到处合适。”“点蓝工人……大概是熟极了的缘故,不用看什么图样,自然知道哪个格子里该填哪种色料。”叶圣陶的这篇文章,使景泰蓝获得了极大的知名度。

景泰蓝即铜胎掐丝珐琅,春秋时已有此技术,到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而著名。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

昨日,记者走进涵江区江口镇万物宝艺术品有限公司,全程采访了铜铸胎手工掐丝珐琅制作全过程。

铜丝作画 只有特别的画家才能完成

如果不了解铸胎掐丝珐琅器的制作过程,一般人很难想象,这些流光溢彩的器物内胎居然是铜!

总经理林辉说,铸造铜胎是第一个步骤,铸好后工人将毛坯胎体一点点打磨成型。“有人说打磨工人是雕刻家,那么之后的工序,只有特别的画家才能完成。”

左手扶住铜胎,右手拿根镊子,用镊子从桌上的小盒子里夹出一个个比头发丝粗不了多少的细紫铜丝,同时眼睛要游走于图样与铜胎之间,按照图样将这些铜丝掐成所需的图案花纹,用白芨将其粘于铜胎表面,简单来说就是以铜丝为线条在铜胎上构图,这两个步骤称为“掐丝”和“上丝”。

记者试着体验了一下,却十分笨拙,根本无法准确将铜丝黏附在合适的位置。林辉说,这个程序新人一般要一年才能上手,成为熟手则起码要两三年的时间。给一个胎体上丝,丝工需要目不转睛地干上数天,更不要提图案更复杂、器型更大的了。有时对着一件器物忙上一个月,对丝工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体验完上丝后,记者的第一个感受就是眼花。

金属“点琅” 将掐丝构图变得更活泼

上完丝的胎体要进行千度的高温焙烧,让铜丝紧密地黏附在表层。出炉后的胎体进行酸洗、平活、整丝后,用吸管将各种釉料点入丝组成的图案空隙中,这便是“点琅”。通过点缀上的颜色,将掐丝的构图变得更为生动活泼。记者在车间看的丝工,完全是叶圣陶笔下的点琅工真实再现:她根本不用看颜料盒,就能将正确的颜色填入需要的地方,分量也是刚好与铜丝相平,不会溢出一点。

点好釉料的铜器再次进炉千度焙烧,使粉末状的釉料融化成平滑、光亮的表面。接下来还要进行三四次的补琅,确保釉料将空隙完全填满。为了让铜器表层图案更整洁、有层次感,工人要进行手工錾(zàn)刻。再经过精细细磨后,铜器进入了最后一道鎏金工序,这也是林辉工厂内的一大特色。鎏金即在金属部位鎏上液体黄金,等干燥后用玛瑙压光,一件精美的珐琅器便完成了。

传承遇难 如今花钱四处寻找传承人

目前,林辉是该项非遗的第五代传承人,其儿子为第六代传承人。采访中,林辉多次提及该非遗传承难的问题。在他的记忆中,早期拜师学艺不仅要托关系,行拜师礼,可如今要花钱四处寻找传承人。林辉说,在平时教学中,他毫无保留地将手艺教给学徒,可从学徒到出师至少要10年时间,其间若没有足够的耐性和天赋,也难以坚持,为此,不少学徒往往半途而废。

记者了解到,为了传承该项非遗,林辉不仅与院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还不时外出讲课,传播铜铸胎手工掐丝珐琅非遗文化。虽然刚刚被列入莆田市非遗项目,但林辉紧接着申请省级非遗,“非遗的传承要靠政府、社会支持,只有得到重视,才能传承下来。”林辉说,若要传承该项非遗,就应该设立专门的传习所、展示厅等,将传承当做一项重要的项目来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