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闽闻·气象
3上一版
 
白塔探秘
福州今日局部有大雨
新闻搜索:

3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塔探秘
90年代起,因安全问题“闭门谢客”,市民难有登塔览胜的机会;昨日,记者踏入白塔,一窥乾坤
于山白塔内螺旋状的木梯沿着墙面,一层一层直达塔尖。

N海都记者 李拯 郑靓/文 黄孔瑜/图

海都讯 穿过定光寺大殿,沿着回廊,来到白塔前。福州市民大多都有这么个习惯——绕塔七圈,祈求时来运转,而塔下的红色小门上了锁,无法窥视内里。塔外安宁静谧,塔内又是何等景象呢?

李天王手中的宝塔能够降妖伏魔;白娘子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神话赋予宝塔神奇力量,“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法华经·见宝塔品》中的描述,也让人对宝塔充满遐想。昨日,海都记者走入白塔,探秘塔内洞天。

60年代:登塔要门票,每张5分钱

“80年代末,我曾登上过白塔。”福州市民石先生说,那时的白塔还是开放的,市民可以沿着木梯爬到顶层,俯瞰榕城。

在石先生的记忆中,白塔的每一层都有建着围栏的环形走廊。可从上世纪90年代起,白塔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以前想登塔,是要买门票的,每张5分钱。”年过八旬的张依伯告诉记者,60年代初,白塔修缮后更换了木梯,对游客开放。

忆起早年登塔的情景,张依伯说,越到高层台阶越陡,攀爬也越来越费力。白塔闭门谢客后,想360度鸟瞰福州成了难事。

80年代:塔内读书,是老福州风潮

昨日上午,定光寺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塔前。他转动钥匙,旋开了白塔正门的大锁。记者推开门时,扬起薄薄灰尘。神秘的白塔内部,展现在记者的眼前。塔内主色调也是白色,有许多木制构件。爬至二层抬头仰望,螺旋状的木梯沿着墙面,一层一层直达塔尖。

古建筑专家王勇坚,对白塔有着深厚的感情。80年代初,王勇坚的学生时代,每逢大考,他都会和同学们到白塔、乌塔内静心读书。“当年,福州的夏天就已经很炎热了,位于苍翠山林间的古塔,是个清凉地。”王勇坚说,在塔里学习曾是一股“风潮”,不少老福州都有这样的经历。

对于张依伯的爬塔体验,王勇坚笑着说,这正是古塔在建筑结构上的特殊之处。“古塔下大上小,越到高层建筑空间越局促,台阶只能越做越陡峭。”王勇坚介绍,木梯不仅可通行,也对古塔结构起到稳固作用。对于白塔、乌塔关闭的原因,王勇坚说,主要是去的人太多,影响了稳定性。

“毕竟是千年老建筑,如果有太多游人进入,是很危险的事。”定光寺管委会崔主任也表示,封闭白塔,是为了更好地保护。

古时的白塔,规模比现在大得多

鲜为人知的是,如今市民们看到的白塔,并非它的“完全体”,只是原来白塔的砖轴。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告诉记者,白塔是典型的“楼阁式”古塔,始建时,有一圈木制楼阁在塔四周,而现在的白塔则是这圈楼阁的核心中轴,“因此,古时的白塔,比现在的规模要大得多。”

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明代嘉靖年间,白塔曾被雷火焚毁。也正是这场天灾,使得木制楼阁全部被烧毁。尽管如此,高41米的白塔如今依旧雄伟。

卢美松介绍,古时,宝塔是高僧圆寂之后的藏骨塔,后来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慢慢成为了寺庙的标志,“古代建筑普遍较矮,因此,古人在重阳等特殊节日,都会登塔览胜。”南宋词人辛弃疾在任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时,重阳登高,写下《西江月》 一词:“贪数明朝重九,不知过了中秋,人生能得几多愁,只有黄花依旧。”

而在王勇坚看来,宝塔是城市不可缺少的元素,象征着人们祈福、辟邪、保平安的愿望,“它和衙门、孔庙、城隍庙一起,构成一座古城的中心。”

乌塔内有许多碑刻,还有闽国高官的祈福题名碑

而后记者还尝试进入乌塔,可惜因安全问题无法如愿。出于历史文化的研究需要,卢美松曾在乌塔封闭之后进入塔内。据介绍,乌塔也属于楼阁式古塔,里面留有许多碑刻。

比如,在乌塔的第四层东面的塔壁上,有一块“塔名碑”,由楷书写着“崇妙保圣坚牢之塔”几个大字,落款有王审知第七子,也是白塔的建造者王延曦的名字。此外,第五层南面塔壁上,还有建塔的“塔记”,第七层则有刻着闽国16名高级官员爵号、职位及妻子的爵封、姓氏的“祈福题名碑”。

“乌塔内的碑刻文字,都是研究五代闽国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可以弥补一些史书的缺憾。”卢美松说。

乌塔内外的浮雕佛像,则是五代时期福建雕塑艺术之高超的证明。王勇坚介绍,乌塔每一层的塔壁上,都设有佛龛,龛中是花岗岩的浮雕造像,共46尊,雕工非常精湛。乌塔的基台同样精致,为“须弥座”,座脚雕有兽类、花卉,转角处还有和成年人一般大小的佛像。

与白塔内螺旋式木梯不同,乌塔里的楼梯,是“折叠式”,每一层都有15级阶梯。塔外还设有观景用的环廊,除了第一层和第七层是单门外,剩下几层都设有对称的两扇门,可以通往环廊。

下一篇4